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8部分,漢獻帝新傳,人生幾何,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到這裡,劉協將統計署提交的《關於南北方單戶耕地面積和人均產量對比》呈報交給他們,說道:“你們看看這份資料就明白了,興州農業人口為一百二十萬,有戶二十一萬三千餘戶,耕地面積為三億漢畝,還有三億漢畝在皇室手中,而且都沒有開發,因為沒有人可以開發;黃河農業基地為四百六十萬人,有戶六十八萬餘戶,耕地面積約為十億漢畝,其中皇室佔據了三億漢畝,皇室佔據的土地中,只有三成得到開發,同樣是沒有人口耕種。長江農業基地為二千二百萬人,有農戶三百七十五萬餘戶,耕地面積為十二億漢畝,皇室佔據的一億八千萬漢畝土地中,都得到了較好的開發,也基本沒有多餘可以開發的土地,有也是土地肥沃程度較差的地方。可論總產量,北方農業基地去年的糧食總產量為一億石,而黃河農業基地為四億兩千萬石,長江農業基地為七億兩千萬石,但就總量來說,長江農業基地確實是帝國的根本,去年帝國一年總的糧食產量為十五億石,而其中長江農業基地佔據了一半,但你們可知道,大漢四千萬每年需要多少糧食呢?朕算過,每年只需要二十二石,比十年前提高了二成,但全國總需要的糧食也就是八點八億石,算上各種損耗、釀酒、米麵加工等等,十億石糧食足夠帝國四千萬人口消耗了,幸好這十四億糧食中,有兩億都不是稻麥,而是大豆棉花甜菜之類的經濟作物,水果等等也佔據了不少比例,否則平白無故多出四億石糧食,帝國今年怎麼處理這些糧食啊?”
劉逸答道:“遊學之時也見識了很多農戶糧食賣不出去之後自家釀酒,餵養牲口也用了很多粗糧,向道教捐贈了不少!”
劉協微微點頭道:“治略府和軍府都是出了不少錢囤積糧食儲備,現在帝國儲存的糧食已經足夠兩年帝國四千萬的純消耗,也就是二十億石的糧食,其中三成在軍府軍備臺的軍備糧庫,四成在各州郡縣糧庫,三成在治略府直轄糧庫。”
劉逸道:“但這也是大漢帝國的富足體現啊,若是沒有長江農業基地,大漢帝國卻要減少一半的糧食產量,這恐怕又會使大漢帝國的糧食緊缺。甚至可能使糧食價格大幅上漲吧!”
劉協問劉巍道:“巍兒,你如何看待此事!”
劉巍答道:“父皇的意思恐怕就是要讓糧食價格上漲吧,只有糧食價格上漲,海外糧食才能獲得進入大漢的機會。與此同時,南方逐漸減少密集種植,採用粗耕粗種。糧食畝產雖然下滑,但單戶佔據的土地增多,單戶的糧食產量卻比以前高。從《關於南北方單戶耕地面積和人均產量對比》上來看,北方糧食基地的氣候雖然只能種一季麥和大豆,但土地肥沃,所以畝產能夠保持三分之一石以上,可是他們平均佔用地多,二十一萬三千餘戶卻佔據了三億漢畝耕地。平均每戶就是一千四百漢畝(四百二十畝),興州這個地方兒臣也去了一個多月。當地人都是荊州過去的國子,年紀很輕,每家都是壯年。而且幾乎每家都僱有十多個瀛州和燕州的傭工,各家有個二十匹遼東馬根本不算興州富裕之家,而且因為傭工數量減少,這些年都在退耕還林。單論每戶之富,整個興州雖然只有短短十二年的開發史,卻是天下首富農戶集中之地!”
“雖然畝產不高,但單戶平均佔有土地面積上升,最終就是各農家都開始富足,就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消費,也為大漢帝國的各家商社提供了足夠充足的市場!”
劉協上前狠狠敲了敲劉逸的腦袋。道:“聽清楚了沒有,虧父皇這麼用心的培養你,你連這層含義都沒有猜出來!”
複道:“廣富主義的思路就是要確保單戶農民擁有的土地量,確保他們的購買能力,讓他們用牛馬和各種器械代替傳統的人力勞動,雖然畝產確實難免有一定程度地下滑,但是每家每戶平均收入卻可以幾倍的上漲,使他們有能力為子女提供教育的機會,有能力購買更多的生活物品,他不追求單一糧食總量的增長,而是整個帝國經濟各個領域的增長,甚至不惜降低糧食總產量,也要確保各個領域的增長,朕希望每戶都能夠有至少擁有三百漢畝的土地,大漢帝國有三十六億漢畝可耕種土地,其中有九億漢畝無人耕種,如果算上安州八成沒有開發的土地,泰、福兩州超過六成沒有開發計算的土地,帝國二十八個州,至少還有十七億漢畝土地無人耕種,既然有這麼多土地,為什麼不把人都分散開耕種,增加每戶的總收入呢?”
劉協這種廣富主義的思路並不是迅速騰出大量人口給商社,恰恰相反,而是一種緩慢提供工人給商社,先逐步提升國內每戶的平均購買能力,刺激商社的發展,循序漸進的增加工人總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