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部分,漢獻帝新傳,人生幾何,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學院培養的主旨下,他們理性、科學、相信醫療,相信教育。
在駐防軍身涯的鍛鍊下,他們弓馬嫻熟,勇敢、果斷,堅強。
劉協意識到,大漢帝國的開拓方式必須要這些人的特徵相結合,商社在暴利的誘惑下確實走向了掠奪,但大漢帝國的子民卻沒有,他們仍然喜歡和他人和平相處,透過和平的方式獲得利益,但也敢於保護自己的利益和財富。
最明顯的區別,這些年輕人也擁有不少傭工,但和商社不一樣,他們會給傭工僱金,為他們創作一些還算不錯的生活條件,幫助這些傭工融入漢文化,信仰道教,甚至為他們購買下女傭工,幫助他們在自己擁有的永久租賃地內成家立業;而商社只會採納大量的商軍來維繫自己對傭工的絕對統治權利,沒有薪水、惡劣的生活環境,沒有婚嫁。
根本的原因還是道教的精神,勸人從善,講究和諧寧靜,講究積極上進又要順其自然,不以非法手段獲取利益。
做為忠誠的道教信徒,大漢帝國的子民們並沒有和劉協想象的那般充滿暴力並嚮往暴利潤,而是自然的獲取利潤,並且將貿易和教育視為財富的根源,這一切都得益於他們自己的經歷,沒有道教和道教提供的醫療、教育的公益服務,他們都只是一些在田間放牛的普通人,有了道教,他們就有信仰,有了約束和方向。
確實,擁有這樣的國民是一件非常值得自傲的事情,但帝國的征伐和開拓,也必須圍繞著這些國民開展,因為這些子民的存在,帝國不可能完全走向掠奪,而是在一片土地上尋找最合適的空間,移民開拓,形成一個和諧的貿易空間,誘導周邊產生自由貿易的習慣,而移民地也向外推廣漢文化,為周邊的發展提供動力,依靠周邊的同時發展,進一步得到收益。
透過這種推廣和開拓,或許大漢帝國可以減少太多動用武力的機會。
同樣,有些事情也不能完全忽視,宗教和文化之間的衝突,譬如猶太教和道教之間的衝突也時而發生,雖然猶太人是依靠大漢帝國建立自己的獨立政權,但也無法忍受自己周邊和境內到處都是宣揚道教的教眾,周邊少數民族的發展過程中,也會意識到漢民搶佔了最優良的土地。
第十卷 四海征伐 第三十六章 羅馬之鷹
擺脫純粹的民族民粹主義心態,不得不承認,由於歷史的發展,尤其是華夏漠北蠻族的荒蠻統治,希臘文明對後代世界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同時代的華夏文明,而希臘文明的源頭正是巴比倫文明。
我們驚歎於希臘文明的悠久和他的遺蹟,我們惋惜無法尋找到華夏文明公元兩千年前和巴比倫文明相提並論的城市,但這不是說我們的文明從商代開始,實際上僅依靠古蹟和城邦來概括文明的高度,這是錯誤的理論。
首先我們去巡視巴比倫文明和華夏文明的不同之處,巴比倫文明的起源地是林木並不茂盛,而石材廣闊的兩河流域,河水氾濫,普通建築容易摧垮,所以在巴比倫古文明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很多雄偉的遺蹟,而另一個方面,華夏文明的起源卻是石材稀少,林木豐盛的平原之地和黃河中下游,這就是華夏文明建築中大量採用木材的原因。
兩個文明的發源地的不同,確定了兩個文明在建築風格上的不同,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途徑不同,可以斷定夏朝是一個以木式結構為主體,以夯土地基為基礎的城邦,他和巴比倫、埃及這樣缺乏樹木的文明,大量採用石材為建築主材的文明相比,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地理氣候、軍事等環境的變化,城邦的遷移非常頻繁,因為木材為主要建築材料的文明在城邦建設上更為容易。
另外一個方面,華夏文明和巴比倫文明的雙起源不同,華夏文明的整片領域內,由於生存環境的優越性。他所呈現的是非常多的不同文明的融合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最終造成了華夏文明擁有兩百一十七地都城的結果,僅僅是夏朝可以記錄的都城遷移就有八次。實際都城有七處,這種大規模而頻繁地遷都,最終導致了華夏文明在都城建設規模和遺蹟的保留存在一個弱點。但這不表明華夏文明的高度和範圍就低於巴比倫文明,實際上,即使沒有這些城邦,華夏文明依靠遠古文字還是儲存了下來,到了商朝,我們已經擁有了成熟的文字,按照巴比倫文明發展出現成熟文字,向上推演,華夏文明的最早期出現城邦和文字的歷史絕對遠遠早於夏朝,要知道。任何一種成熟文字的發展都至少需要數千年的城邦生活模式。
至於西方世界和少數民族敗類認為華夏文明在四大古文明中,起源時間段最晚,這絕對是錯誤的。一個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