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流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4章 你這個逆子,大宋清歡,空谷流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你老了,忘性也大,你想想,那天他殿試回來,我們問起他寫了什麼,他是怎麼回答的?”
魏夫人語噎。
曾布看著曾緯:“你可以曲意制策,但你不能哄騙我和你的母親。你母親老了,我其實也老了,你心裡到底在想什麼,我已經猜不到了。”
曾布說罷,轉過身去,頭也不回地走出海棠院。
……
這個仲春,大宋天子,官家趙煦,有點忙。
前腳剛參加了在皇家園林——瓊林苑為新科進士們舉行的瓊林宴,後腳就要於宣德樓上主持獻俘禮。
兩百年前,曾經與大唐對峙多年、雄踞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在一系列內憂外患中迅速崩塌,王室分裂成多個零散的武裝力量,其中一支來到與漢人王朝接壤的河湟地區,領袖為吐蕃人唃斯羅。
隨著党項人的崛起、西夏王朝的建立,戰力衰微的吐蕃人根本抵擋不住夏人的鐵騎,吐蕃首領唃斯羅開始實行“聯宋抗夏”的政策。
眾所周知,宋仁宗時,大宋與遼國的關係進入蜜月期。而就在這個時期,大宋與河湟青唐吐蕃人的關係,同樣堪稱融洽。
短短几年間,宋仁宗就授予了吐蕃首領唃斯羅寧遠大將軍、保順軍節度使、邈川大首領等頭銜,並向吐蕃政權源源不斷地輸送物資。
當年的唃斯羅在大宋王朝的支援下,忠誠地履行盟友義務、牽扯西夏武力、減緩其對大宋邊境的軍事壓力時,一定想不到,不過到了自己的孫子輩,宋蕃關係就急轉直下,以至於兵戎相見,宋人甚至對戰場上明確投降的吐蕃軍,作出“殺降”這一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算得缺德的行徑。
宋神宗時代,在變法派激進的開邊軍事政策影響下,嘉佑二年龍虎榜的進士王韶,提出“欲取西夏、先復河湟”的主張,並因此獲得主持邊事的權力。
因為“熙河拓邊”的武力行動,大宋王朝與吐蕃首領、唃斯羅孫子木徵徹底決裂,木徵與子孫倒向西夏。
大宋邊軍在西北,與夏蕃聯軍互有勝負。
或許當年殺降後帶來的一系列軍事失敗,令宋軍主將不得不在大國之間戰爭的基本人性底線上有所忌憚。今春邊境的幾場戰爭,熙河路劉仲武俘獲了部分吐蕃人將帥後,奏請朝廷留了他們的性命,一路送來汴京,在宣德樓下舉行獻俘儀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