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流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3章 你是蘇東坡我也不能盲從(下),大宋清歡,空谷流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又不是薰香,管它好不好聞。若不是用酒來糅漬,更臭呢。這個叫黃花蒿,羅浮山上就有不少,野地裡瘋長。”
邵清往嘴裡灌了蒿汁,忍住打噁心的衝動,認真道:“這方子,你怎曉得?”
姚歡正好演練自己的對外說辭:“我外祖家不是在錢塘人嘛。東晉的葛洪,在西湖邊修煉,留給後人一本《肘後備急方》。我母親少時,進過沈氏族學,識得字,見過那醫書後,記了幾段話,有治霍亂的,有治寒熱瘧症的。治寒熱瘧症,便是用的黃花蒿汁。”
邵清凝眸思忖,嘆道:“身為郎中,我竟不知此書。只在去歲入國子監醫科後見過的前朝醫方中,有胡椒與酒熬汁治瘧的,且是外塗。藥材既貴,外服效用應也不如內服。”
姚歡心道,豈止是貴,站在現代醫藥研究事後諸葛亮的角度看,胡椒根本對於瘧原蟲不起抑制效果,用胡椒能治好的所謂“瘧症”,只怕並非後世的瘧疾、而是本身能自愈的病毒性感冒吧。
她正默默嘀咕著,門外傳來驛卒恭敬的探問:“姚娘子,小蘇學士來問,邵醫郎可有起色?”
姚歡去開了門,蘇過正站在院中,臉上帶著明顯熬夜的倦容。
姚歡忙將他讓進屋中。
蘇過一眼瞧出邵清明顯好轉之象,也不多行虛禮,直言不諱道:“酒蒸胡椒,退熱甚佳,但病患夜間又打起擺子來。灌了花黃蒿汁的幾個,方才我去看了,如邵兄一般,顯見得有好轉。辰時中,我已去府衙稟了詹知州,求他遣廂軍,四處去砍黃花蒿。”
姚歡輕輕鬆了一口氣,稍作遲疑後,問蘇過:“蘇公呢?”
“父親在東江那邊的縣,詹知州已派王參軍渡江去知會他。”
……
接下來的幾日,惠州的空氣中,交織著黃花蒿的臭味與蒸酒的醇味。
各位南國郎中們的藥方醫理知識,得到了一次重新整理,原來並不是所有的草藥,都是靠煎、靠煮而得。
冷酒乃至冷水漬絞的黃花蒿汁,灌入蜂擁來求治的病患口中。
在現代,高純度的青蒿素,用於治療瘧疾時,即使是成年的惡性瘧疾患者,首次口腔給藥的劑量,也不過是1克。
但在沒有乙醚提取的此世,一碗黃花蒿汁裡,抑制瘧原蟲活性的青蒿素,究竟有幾何,哪裡能夠量化。
眾人只得不停地備蒿、曬葉、絞取,對那些重症患者加大劑量。
姚歡又託言葛洪之口,將瘧疾的原理說了。
官員、郎中與百姓們,對蚊子裡帶著毒蟲,倒沒太大的理解困難,這不就好比,蛇信子裡帶毒液嘛,那就兩個辦法——燻蚊子,躲蚊子。
一時間,莫說民宅裡家家掛起紗帳,便是府衙中辦文的書吏們,也讓自家娘子縫了紗簾子,帶到公廨支起來,坐在裡頭抄抄寫寫,安心不少。
邵清連著喝了三日蒿汁,燒和紫紺都退了,鼻翼邊的皰疹也開始結痂。
晌午時分,他正和姚歡、蘇過在院中捋黃花蒿的葉子,驛卒匆匆進來稟報:“蘇公從江東回來了,在榕樹下看僧人們絞漬蒿葉。”
三人出了官驛,卻不見蘇軾。
“蘇公剛剛討了一碗藥,又在街邊看了一陣,就端著那碗藥走啦。”
幾個將蒿葉往竹筐裡裝的老婦說道。
蘇過低頭思忖片刻,對邵清與姚歡道:“我知曉父親去何處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