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墨香風韻,瞎說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陶洪一共有三子一女,陶雲志行三,他的兩個哥哥分別叫陶雲天、陶雲海,按照陶家的祖訓,陶家的子弟年滿十八歲以後,必須獨自外出經商鍛鍊五年,才可返回陶府,這兩人目前都在外地經商。
陶家是個大家族,宗族人口達到三千多人,家丁奴僕人眾,如果算上各店鋪中的人員,人就更多了。族長是長子順位世襲制,公府是家族族長的居所。
聽了順兒對陶雲志原來書童慘死的描述,凌雲志心有慼慼焉,暗呼僥倖不已,至今他還對自己為何會穿越時空來到這裡疑惑叢叢,這根本就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事,想不明白,所以他也就不想了。
一路上,遇到很多家丁奴僕,均熱情地與凌雲志打招呼,能夠看得出陶雲志很受家丁奴僕的喜愛和敬重。
其實,凌雲志不知,陶雲志很受大家的喜愛不假,敬重就談不上了,順兒的一番話揭開了大家產生敬重感情的原因,“主人,你可不知道,你現在在我們所有人的心目中就是天神下凡啊!雷電都劈不死你,還能是凡人嗎?這次順兒能有幸跟隨主人,不知羨慕死多少人呢!”
公府的院落分三進,前院是家丁奴僕的居所和族長的辦公場所,中院是書房、客廳、廚房等,後院是族長家人住的地方,院落的左側則是一個大花園。
凌雲志來到陶雲志的書房,裡面非常寬敞,收拾得很乾淨,各種書籍堆放的比較整齊,書籍以帛書、竹簡、木牘為主。凌雲志隨意翻看了一下,通篇字型為簡帛墨跡,字型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種濃厚的形態,替之以修長的體態,顯示出一種圓潤秀美,而且以各種簡體字為多,正是六國文字中流行的俗體字。
凌雲志看了一眼文几上的筆墨,見獵心喜,吩咐順兒侍候筆墨、縑帛。跪到文幾前,拿起棗心毛筆(筆毛中帶核,如同棗核,故名),沉吟了一下,蘸滿墨汁,懸腕運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寫完,擲筆於幾,半日的煩悶傾瀉而出。
這首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整首詞篇從離愁鬱悶到通脫豁達,怨恨與自寬交織,正是凌雲志此刻心情的最佳寫照。
詩貴含蓄,字貴藏鋒。書法之妙,妙在不直,妙在曲折多姿、多變、含蓄、藏鋒。凌雲志的一手字深得其味,尤其剛寫的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由於心、情融於筆端,將一手仿俗體字寫的出神入化,揮灑自如。通篇的大小、疏密、欹正、收放適宜,章法新穎,跌宕起伏,奇曲多變,表現出一種筆酣墨飽、神完氣足的藝術美。凌雲志上下又瀏覽了一遍,自己也有些自得。
“妙!”“好!”身後傳來兩聲讚歎,凌雲志轉身望去,只見身後站了四人,一位頭髮花白,身材瘦長,面目雋雅,身著一襲灰色長衫的老者和一位悠閒出塵、頗具仙風道骨的中年人正沉迷地盯著字幅。
中年人的身後,站著一位清麗絕俗的美麗少女,五官清麗靈秀,對望收入他眼裡的眸子,清澈純淨,恬淡幽遠,使人心動的是內中蘊藏著一種難以形容的天地靈秀,身著一襲雪白的亞麻長裙,宛如一朵美麗又高雅的白蘭,散發出脫俗的靈氣,有種讓人既想佔為己有又不敢輕易褻瀆的超然於塵世的美態。
凌雲志心湖蕩起一陣強烈的漣漪,心臟更是不爭氣地卜卜狂跳,過了好一會兒,才不舍地移開目光。向後望去,只見陶洪陪在幾人身後,正欣慰、慈愛地望著自己,不知他們是什麼時候進來的,凌雲志不禁瞪了順兒一眼。
順兒張嘴欲解釋什麼,凌雲志沒有理會他,站起身來恭敬地對陶洪喊了聲“父親!”
“好文啊!好文章!體裁新穎別緻,文意高遠超塵、意蘊無窮。通篇緊扣一個“月”字,以月引起,以月作結。全文如皓月千里,境界高遠。而且,言情婉轉,抑揚轉折。這句‘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簡直是妙極了,將出世、入世的複雜情感婉轉寫出,這句‘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由怨恨到解脫,最後提出美好願望,可謂所言至極,堪稱千古一絕。能夠將月寫得如此曲致繁複,跌宕起伏,意蘊宏大、深遠,真可謂才華橫溢,絕世高才之作,由文及人,淳于兄,有此一徒,宜堪足慰了。”陶洪對凌雲志點了點頭,正準備把他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