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2部分,國魂,雨霖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托洛茨基的特立獨行、桀驁不馴。從以上話語中可見一斑
不過,似乎列寧有所警覺,他曾經在自己的日記裡這麼寫道:
“黨的穩定性的問題基本在於像斯大林和托洛茨基這樣的中央委員
。…我看。分裂的危險。一大半是由他們之間的關係構成的漆舊
斯大林同志當了總書記,掌握了一些權力,他能不能永遠十分謹慎地使用這一權力,我沒有把握。另一方面,托洛茨基同志,正像他在交通人民委員部問題上對中央進行的鬥爭所證明的那樣,不僅具有卓越的才能,也許他是現在中央中最能幹的人,但他過分自負,過分熱衷於事情的純粹行政方面。”
我只提醒一下,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的十月事件當然不是偶然的,但是這咱事件也可以少歸罪於他們個人,正如非布林什維克主義可以少歸罪於托洛茨基一樣”
次後,列寧又和托洛茨基進行了一次面談,在這次面談中列寧憂心仲仲地說道:
“斯大林太粗暴,這個缺點在我們中再,在我們**人的來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總書記的職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議同志們想個辦法把斯大林從這個位置上調開,另外指定一個人擔任總書記,這個人在各方面同斯大林一樣,只是有一點強過他,就是更耐心,更忠順,再和藹,更關心同志,少任性等等。
這種情況看來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想,從防止分裂來看。從我前面所說的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相互關係來看,這不是小事,或者說,這是一種可能具有決定意義的小事,
可是,一切都已經太晚了一
在正常情況下,列寧相信自己掌控全域性的能力,但身體突變,使的原本可以從容考察擇優選用的“接班人”問題,頓時變得刻不容緩了。
列寧可能意識到自己也許到了“交代後事”的時候。他感到需要把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並且是“使他焦慮不安”的想法讓全黨知道。
列寧病重期間,斯大林和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結盟為“三駕馬車”為樓取最高領導權緊鑼密鼓地行動起來一
在如此生死攸關的時刻,托洛茨基在想什麼、做什麼呢?
“對於這些陰謀家來說,最大的困難是在群眾面前公開反對我。工人們都知道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樂意聽他倆的,但對於他們在口;7年的叛逆行為記憶猶新。他倆在黨內缺乏道義上的威望。而斯大林在老布林什維克的狹小圈子以外,幾乎是個無名之輩。我的一些朋友對我說:,他們永遠不敢公開反對您。在人民心目中,您和列寧的名字是不可分割地聯絡在一起的。
黨的著作、報刊和鼓動員們仍生活在以列寧托洛茨基為標誌的昨天六
這是托洛茨基真實心態的表悲
當“由誰繼位”的殘酷競爭已向托洛茨基佈下大網時,他卻仍在這些不切實際的幻覺中陶醉。
在隨後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列寧參加大會的希望很渺茫。於是出現了一個由誰來做基本的政治報告的問題。
斯大林在政治局會議上說:“當然是托洛茨基。
他的話立即得到加里寧、李可夫和加米涅夫的支援,不過加米涅夫顯然是違心的。
“如果我們中間的某個人想以個人名義代替病中的列寧的話,黨會感到不自在。我們這一次就別做導論式的政治報告了。我們就按照議事日程所列的問題做必要的發言。”
稍有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在黨的代表大會上,由誰來做政治報告,這意味著什麼。
托洛茨基說道:
“斯大林知道有一場來自列寧方面的風暴正向他襲來,因此從各個。方面討好我。他一再說,政治報告應該由僅次於列寧的最有影響、最乎眾望的中央委員,即托洛茨基來做。黨不希望,也不理解由其他任何人來做這樣的報告。”
然後托洛茨基開始攻擊斯大林:
“他的政治眼界非常狹窄,理論水平粗淺。他編寫的《列寧主義基礎》力圖尊重黨的理論傳統,卻包含有許多小學生式的錯誤。他不懂外文,只好根據第二手材料來觀察其他國家的政治生活。按思維方式來說,這是一位頑強的經驗主義者,他缺乏創造性的想象力。對於黨的上層來說,他一向是三流人物。”
這實在有些肆無忌憚了,托洛茨基已經把自己聳成了列寧的接班人。而這卻是斯大林希望看到的,
這也正是中國方面希望看到的!
亂吧,讓敵人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