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部分,紅74師在陝南,想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提四望山、潢川、息縣之間,這醞釀正確,但沒考慮到更遠,沒有脫離鄂豫皖的思想。考慮四望山、息縣等地,雖然醞釀很久,但沒下決 心,因為都是土包子,不敢走遠。子華一到,中央未肯定,是省委自己醞釀 得好,子華再談了一下陝南的情況,蔣楊如何矛盾,地形如何如何好。他初到,不敢急於主張這樣做。我和他同住四十多天,認為他說得好,於是一路 找戴季英,寫信給紅二十五軍。和紅二十五軍一見面,在花山寨一夜就決定。 可見煥先、寶珊他們已醞釀成熟。這幾個關節問題很重要。如不考慮到,寫得不明確,是個缺點。紅二十五軍在鄂豫皖作戰,頂的是主力任務,人力物 力困難的任務。到陝南還是靠打糧過日子,無後方的作戰。獨特性非常大, 拿軍事說,不能完全用正規軍的戰術思想解決問題,也不能完全是游擊隊。這樣,軍事上鍛鍊也好,比大部隊說,它缺少人力物力,比游擊隊說,不容 易隱蔽,所以頂著打很多硬仗,所以全軍在過潢麻公路時被敵人切割半年, 政委來了軍長不能來。

附帶談一下領導機關人物。煥先未死以前,就是不是省委書記,實際上起主要作用。軍事上長期是海東強。省委另一個強的徐寶珊,政治上比煥先強,更比沈澤民強。沈實在是個書生,擔負不了這大任務。這三人是得力的人。但就這三要角說,馬列水平還是低得很,各種知識也不多,就是革命精神好,還有些幹才。沈澤民文化高些,但用不上,他經濟、文化知識有一些。仿吾文化也高,但也沒用上。到陝南、陝北,以海東為首,軍事水平高,不是戰略高也不是系統的軍事理論高,是實戰指揮高。子華到陝南時說,海東幾次戰鬥指揮確實好,幾次討論我們決心是一個樣的。紅二十五軍領導機關,就是軍事指揮是長處,革命精神高,餓幾天,挺到,掛彩,挺到,打死就打死了,大家受得住熬煎。政治工作這一段總結得好。

紅二十五軍的獨特環境,別的蘇區行不行,別人沒做過。中央紅軍長征後,別的紅軍也這樣,不行,因為敵情嚴重。紅二十五軍留下,早二年,敵人這時要集中兵力不行。二是民眾情緒不同,連民團團長都估計紅四方面軍要回去,勝利不鞏固。這是時機早。再比紅二方面軍,時間較早,但地形不好,鄂豫皖有大別山,洪湖的水可不行,當時沒條件。如沒有這些條件,鄂豫皖游擊隊會小得多。紅二十五軍在鄂豫皖兵源問題,二萬傷病員至多歸隊五千。事情辦得好,再回五千是可能的。全國形勢未變壞,鄂豫皖一下丟掉,群眾重新參加紅軍,這和中央紅軍走後不同。肅反也影響歸隊。這肅反是紅四方面軍開始的,但紅二十五軍轉變太遲,否則兵員多得多。傷兵未全歸隊,青年未都參加。

原稿中省委的責任寫重了,軍部的責任寫輕了,這顯然不符合實際。劉健挺同志剛才解釋省委即軍黨委,這個解釋好,沒這個不行。我知道你們這樣煞費苦心的,是不突出個人,但要設法補救,否則後人不好看。實際上是吳煥先。王少卿叛變供詞中說實權在吳煥先手,這一點有道理,是實在的。煥光開始不願當軍長,這是紅二十五軍遲遲重建的原因。沈澤民、徐寶珊都認為這不是懂不懂軍事的問題,是誰掌握大權問題,如中央不來人,從本地幹部中挑,非煥先不行,如大權落在不可靠的人手裡不行。他倆勸了煥先,又勸我當總司令。我革命以來未放過一槍,他們說可以派兩個顧問。煥先當軍長時才二十四歲,全國都找不到二十四歲就帶領幾千人的。我後來就在七里坪做統戰工作,那些反動的知識分子都佩服煥先。煥先當軍長後,逐漸對沈澤民不大尊重。海東同我說過,沈為此流過淚。寶珊不同,煥先對他尊重。煥先不管有什麼錯誤,他在紅二十五軍的鬥爭精神是好的。地方上也尊重寶珊,對沈澤民差一些。現在研究問題,人的對立面提不出來,提優點,出在吳煥先、徐海東身上,提缺點,大部在煥先身上。正確的人也犯了錯誤。海東當了軍長才有實權。戴季英硬是欺他,紅四方面軍走後,地方工作有好有壞,我首先要負責。寶珊有病,成立便衣隊等我是先斬後奏。老郭雖然負同樣責任,但地方工作我負責任要多些。這些都是內部實情。

你們材料搞得好,對我有很大幫助。沒有這本材料,我也很難想得很系統。我們佩服你們搞材料的功夫。再重複一遍,第一條總結得好,把紅二十五軍的優點突出了,第一關突破不容易。以文字為根據得太多了。文字有大毛病,給中央報告也好,通告也好。首先是我提醒湖北的同志到中央檔案館去找材料,他們去找比紅四方面軍和你們早。後來就發現找得多了,向前同志早就對我說要告訴他們,那時寫的檔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