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著家的蝸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三章 開發沿海!,我家後院是唐朝,揹著家的蝸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幾個百姓修建道路,電路之類的設施浪費的資源太大,這些人到時候都會遷往上海用來促進那裡的發展,朕知道這個差事很苦,但是諸位親王中,我思量著也只有你能夠勝任了,不過你放心,你需要的一切資源我都會優先提供。”李愔說道,這個時候又有威望,又有本事的人太難找,李愔於是想到了李恪,而且來自後世,李愔明白經濟中心向沿海轉移是一個必然的過程,而他只是在加快這一過程而已。
“有皇上這句話就足夠了,這說明臣對大唐還是有些用的。”李恪輕聲笑道,“從皇上把益州的造船廠前往這個地方的時候臣就明白皇上對這個很是看重,沒想到我想的一點也沒錯,不過,皇上不知道皇上能答應我一件事不能?”
李恪這話基本上算是接了這個差事,李愔道:“儘管說,能辦到的我一定不會推辭。”
思忖了一下,李恪道:“如今海上貿易盛行,這沿海的城市興旺只是時間的問題,不過與琉球發達的海運相比上海目前還沒有什麼優勢,所以,如果殿下能把各州縣的公路鋪到上海,再在上海修建一個大型的海港,這個地方發展起來將不是問題。”
李恪很精明,道路匯聚到了上海,那麼很多商人就可以透過陸地把貨物轉運到上海,而大型的海港又能保障這些貨物可以透過上海銷往全世界,這樣一來就能促進上海的發展了,甚至是吸引大批商人前往上海建廠。
李愔思索了一下,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李恪的要求,加強沿海城市的建設是必然的,李愔也捨得下這個本錢,畢竟如今的大唐是實打實的海洋霸主,沒有幾個像樣的沿海城市怎麼能行。
兩人商量了這件事,李愔又和李恪閒聊了一些事情,接著李恪起身前去慈寧殿看望楊妃去了,李恪接受了建設上海的事情,李愔又開始想著如何給李治,李惲,李貞這些親王分配官職,這三個傢伙如今接受了十幾年的現代教育,怎麼說在大唐也是屬於人才了,正是用他們的的時候,而且現在大唐軍政法完全獨立,李愔倒也不怕他們到了地方胡來,因為並不擔心他們會謀逆,讓他承擔的工作也只是政務上的事情,軍隊的事情是不讓他們插手的,而如果政務他們也不能勝任的話,李愔打算乾脆就讓他們吃喝玩樂一輩子了,這樣也算對得起李世民,他這個兄長也算是仁至義盡了,到時候誰也不能說什麼。(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