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著家的蝸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章 交鋒!,我家後院是唐朝,揹著家的蝸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些隨李愔來到長安的益州官員對這個陌生的地方多少是有些擔心的,害怕新老政務體系會釀成對立的衝突,建立新軍的事情讓李愔這些老部下安了心,類似於軍隊中的新軍,李愔打算在政務體系中同樣建立新的機構,這些機構可能暫時沒有什麼權利,但是日後李愔會慢慢把權利交給他們,最後讓他們全盤接手大唐的政務。

和益州官員們商量了初步的策略,隔日李愔第一次上了早朝,早朝上他介紹了來自益州的官員,同時宣佈建設新軍和新的政務機構,而舊的體制一切照舊,這讓喧囂了三個月的長安官場總算是安靜下來了,而他們不會想到李愔採用的是一種溫水煮青蛙的方法慢慢終結舊的體制,而當他們發現這一點的時候,他們將只能接受自己的命運。

除了在官場上發力,李愔在民間也是一步步佈局,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在任何時代都行得通,減少賦稅,免除勞役,免費入學等一系列政策開始在大唐貫徹實施下去,如今大唐的百姓早就透過口口相傳知曉了益州的各種優惠政策,現在這些政策臨到他們的頭上了,他們無不對李愔這個太子感恩戴德。

當然,李愔這種既不開源又不節流的政策剛剛頒佈就遭到了長安官員的極力反對,認為李愔這是亡國之策,但是如今李愔坐擁天下之富,在益州的倉庫黃金和白銀堆積如山,銀行中流動的資金拿出一點就足夠大唐十幾年的農業賦稅,再加上索馬利亞不斷給他帶來的收入,他怎麼可能會在乎這些官員可笑的反對。當上官儀把益州一年的財政收入說出來以後,這些官員集體閉嘴了,而接下來讓官員們驚喜地是,李愔給他們上調了月俸,在以往。官員們的月俸主要是由三種部分組成,第一個自然是銅錢,接下來的兩個是米和絹布,但是如今益州紡織業和農業發達,讓這兩樣東西貶值太厲害,特別是絹布。如同根本無法和銅錢比值。

這項政策出來官員們倒是沒反對的,這百姓得力有人反對,他們自己的月俸漲上去了傻瓜才會不要,而享受了李愔監國帶來的益處後,越來越多的官員倒向了李愔這一邊。畢竟人都是逐利而行,那個統治者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利益,他們就跟著誰走。

不過雖然李愔出臺的政策大多得到了認同,但是仍舊有不少政策是遭到強烈反對,而吵得最厲害的莫過於學校的問題,李愔執政不久在長安的各個分校開始接納學員,但是接著問題就來了,大臣們反對寒門子弟和權貴子弟在同一所學校求學。而且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學校裡發生了數起權貴子弟欺壓寒門子弟的事情,讓李愔是大為光火。

“把那些打人的權貴子弟全部勸退。傷人者按刑法該如何處理就如何處理。”李愔審閱了武侯亭遞上來的奏摺後頗有些惱火。

蘇沫兒正在李愔身後給李愔拿捏著肩膀,長安分校投入使用後她就和崔鶯鶯,柳煙雨等人一起搬來了太極宮,崔鶯鶯住在以前的延喜殿,蘇沫兒住在楊妃以前的紫雲閣,柳煙雨住在凝雲閣。兕子和三個皇子也返回了長安,因為他們的年紀都不小了。李世民讓他們各自開府,只有兕子還住在大明宮中。回到長安以後,四人還是繼續上學,同時回來的,還有以前不少前去益州求學的貴族子弟。

蘇沫兒眉目間有些無奈,柔聲道:“殿下消消氣,可別氣壞了身子,這可不值得,我馬上就讓武侯處理此事,只是跪在太極宮外的大臣們怎麼辦?”

“他們喜歡跪就讓他們繼續跪著,真是豈有此理,這些個老頑固。”李愔罵道,在李愔堅決不同意把寒門子弟和權貴子弟分開後,一批大臣就跪在了太極宮外,說李愔若是不同意,他們就跪著不起來。

蘇沫兒輕哼了一聲道:“也該讓他們受點罪,竟然敢這樣威脅殿下,太過可惡。”

李愔這些年也算是讀了不少史書,歷史上這樣的招數並不罕見,而是比比皆是,表面上看起來是對某一個決定的不同意見,實則是君權和臣權之爭,李愔此時若是讓步了,那麼以後這樣的好戲還會一波接著一波,所以,就算是李愔的決策錯了,他也不會退步,何況他並沒有錯。

打定主意不理會這些大臣,李愔想到武侯的事情,對蘇沫兒道:“這武侯和新軍一樣,儘量招收新的人員,不要出了什麼差錯,為了安全著想,長安的武侯就不像益州一樣分配槍械了,只使用益州淘汰的武侯裝備,免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蘇沫兒輕輕點了點頭。

兩人正說著,一個宦官走了進來,說是王銀龍求見。

蘇沫兒露出不愉快的神色,她難得能和李愔膩在一起,自是想要多和李愔呆一段時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佬競技場

白真菌

超級醫神

天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