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著家的蝸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七章 李愔監國!,我家後院是唐朝,揹著家的蝸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安的大明宮中,得知李淵過世後的李世民在當天痛哭了很長時間,經歷了李承乾的謀逆,李佑的反叛,又把李泰逐出長安以後,李世民越發能夠體會到當年李淵面對他和李建成相爭時候的心情,心中對李淵越加愧疚。
“皇上,太子殿下的車隊已經進城了。”一個宦官對穿著素白喪服的李世民說道。
“嗯,朕知道了。”李世民聲音低沉。
宦官聞言轉身欲走,這個時候李世民的話又傳來,“舉行國喪吧!”
“是。”宦官離去後不久,大明宮立刻喪鐘四起,陣陣哀樂響徹整個大明宮。
李愔抵達長安的第一件事是把李淵的遺體轉交給禮部負責喪禮的官員,接著他和眾多皇子公主也都穿上了禮部送來的素白衣服,這李淵的喪禮自然是有專門的人員負責,他也不需要插手問這些事情。
一行人換了衣服,接著到了大明宮,和以前的太極宮相比,大明宮在奢華程度上明顯超越了太極宮,裡面各項裝置基本上可以達到益州太子府的程度了,只是此時的大明宮到處都是素白之色,就連宮女和宦官也都換上了喪服。
“父皇,皇子和公主們都到齊了。”李愔在大明宮去辦喪禮的大殿中見到了李世民,同時還有李淵的其他子嗣,他們對著躺在棺木中的李淵正輕聲抽泣。
聽見李愔的聲音,李世民擦了擦眼睛,在主持官員的吩咐下,李世民帶著皇族成員按照禮儀官員的命令一步步進行喪禮的步驟,而各種繁雜的禮制讓喪禮整整持續了一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內,整個長安都籠罩在這種沉悶的氛圍中,不準作樂,不準嫁娶,直到李淵的喪禮結束。
這一個多月李愔一直呆在長安,畢竟他是太子不能壞了規矩,說起來,李愔也有些傷感,只是這傷感來自於這些年中和李淵相處出來的友情,並沒有李世民那種喪父的真切傷痛,畢竟李淵並不是他真正的親人,因此整個過程中他只是如同送走了一個老朋友一般,不像李世民整個人消瘦了一圈,而李淵的其他子嗣對李淵也沒有很深的印象,畢竟李淵被李世民囚禁的時候他們的年齡都還很小。
“父皇,你還要保重身體啊。”李愔這天來到大明宮準備向李世民辭行,見到李世民消瘦的樣子,李愔道。
李世民有些魂不守舍,沒有回答李愔的問題,而是說出了毫不相關的話,“六郎,難道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長生之術嗎?”
聞言,李愔怔住了,李世民以前痴迷於服食丹藥,但是七年前被李愔拆穿那個假道士之後就再也沒有尋找過長生之術,現在提起,李世民必然是受到了李淵駕崩的影響,對死亡產生了恐懼,當一個人擁有了無盡的富貴和權利可以享受世間一切的時候,必然是害怕死亡的,“父皇為何突然又問起此時?”
“沒什麼。”李世民彷彿回過神來,又道:“既然益州政務繁忙,你就回去吧。”
李愔還想追問,但是見李世民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張了張口終是什麼也沒說,轉身離開了大殿。
接著他又去和長孫皇后,楊妃告別,在楊妃那裡,李愔把李世民的異狀告訴了楊妃,相對來說,楊妃肯定是知道點內情的,而正如李愔猜測的一樣,楊妃聞言嘆了一口氣道:“你父皇這些日子到處尋訪道家高人,我想著肯定是你父皇又對那個長生之術來了興趣,畢竟你皇祖父的死讓他明白帝王和普通人一樣無法超脫死亡。”
“這丹藥對身體沒有好處的,母妃你和母后還要勸勸父皇才是。”楊妃的話讓李愔終於確認了自己的猜測。
低低嘆了口氣,楊妃搖了搖頭,“你父皇決定的事情又有誰可以勸的回來的,這回你父皇甚至打算在後山建一個道觀修習道家之術。”
“這簡直是荒唐,難道父皇想學那嘉靖皇帝不成?”李愔脫口而出。
“什麼嘉靖皇帝?”楊妃疑惑地看向李愔說道。
李愔忽然察覺自己說漏了嘴,這嘉靖皇帝是明朝一個酷愛道術的皇子,二十年不上朝,只是求仙問道,他可不希望李世民也變成這樣,“沒什麼,兒臣說錯話了。”
楊妃收回疑惑地目光,道:“其實你父皇之所以這樣還有一個原因,你皇祖父留給你父皇的信中說建議讓你早點插手朝政,如今你只顧著你的益州,大唐國土只是益州一塊嗎?我覺你皇祖父說的有道理,你如今是太子了,不能再這麼偏頗,正因為如此,你父皇準備把國事交給你管理,這樣他就有時間繼續他的求仙問道了。”
李愔有些難以置信,“可是父皇沒有和我說這件事。”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