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著家的蝸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五章 煤球!,我家後院是唐朝,揹著家的蝸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元昌露出很不樂意的表情,猶豫了一會兒道:“好吧,好吧,我就勉為其難把這項絕技交給你們。”
……
此時身在益州的李愔渾不知道雖說李元昌在背後給了他使了壞,但卻也給了他一石三鳥的機會,一個是廉價收購了煤炭,一個是蒸汽船的生意有了開端,再一個就是李元昌把撲克牌帶到了長安,不久將會給他帶了一批富有的賭客。
不過,這都將是以後的事情了,他現在真正在意的是智慧人參與到益州的建設以後給他帶來的巨大影響,首先是農業方面,榮達在接手了莊園管理沒多長時間以後就被智慧人取代了,這是李愔衡量之下做出的決定,因為無論在技術還是管理方面,榮達都屬於原始級別,不能和他們同日而語,而因為智慧人的參與,培高技術和蔬菜大棚計劃順利開始實施,李愔也算是從無盡的百度搜尋中解脫了,有時候為了查閱這些技術資料,他不知道要死多少那細胞,而相比他那遲緩的速度,智慧人在復原培高技術和蔬菜大棚的同時還教出了一大批這方面的技術人才,這讓李愔真是汗顏無比,真正領會了科技就是生產力這句話。
而為了配合蔬菜大棚,李愔也把一樣新的東西搞了出來,因為蔬菜大棚裡沒有它不行,孵化小雞也需要它,炒菜做菜取暖同樣需要它,他就是陪著z國人度過了幾十年的煤球爐。
“殿下,這是第一批煤球爐,這是煤球。”王府裡,榮達讓幾個家丁把從桃園裡運來的煤球爐放在了李愔的面前,這種簡單的東西不需要多少技術含量,佟玉自己就搞了出來,而煤球的一整套生產機械在李節的幫助下順利下了生產線,可以讓盛唐商會開始批次生產煤球了。
李愔打量了一下煤球爐和煤炭,基本和他以前用的沒有區別,在沒有液化氣,天然氣的情況下,這個是最好的加熱工具了,“這一個成本是多少?”李愔詢問道,他的打算自然是民用,價格太高就不行了。
“佟玉說一個成本得二十文錢。”榮達回答道。
“二十文!”李愔衡量了一下,一個普通百姓買起來還是很輕鬆的,他道:“那你和商會聯絡一下,告訴他們一個賣三十文。”佟玉計算的只是材料和人工成本,肯定沒有把運輸成本算在裡面,於是李愔又加了十文錢,這樣的話每個煤球爐還能賺個五文錢,煤球爐的利潤有限,他主要依靠後續的煤球賺錢,因為一個煤球爐可以使用個幾年,但是煤球是不斷要消耗的,也算是利薄多銷了。
“是,殿下!”榮達應了一聲,帶著人把煤球爐拿走,這批東西是王府的,新東西先在王府嘗試一向是李愔的規矩。(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