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三四節 風景不如美人素手,他從末世來,竹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神龍,聰明調皮的猴子也都被安排的停停當當,當然離人最近的還是溫順的玉兔了,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的熱鬧在這裡被表現的淋漓盡致。
十二生肖鬧春圖,此景在熱鬧之餘,還另有一番深意。
翻開華國園林發展史就可以知道,園林最早雛形為園囿,《詩經》毛享傳曰:“囿,所以域養禽獸也”。也就是說,最早的園林是以散養各種動物為主的。
原來這些神態各異的動物不僅為我們傳達了春的資訊,還悄悄地提醒我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不要忘了華國園林的淵源。
園門內外,同是春景,意境卻全然不同。剛才在門外還是早春光景,到了門內,已經是漸深漸濃的大好春光了。令人驚奇的是,這種變幻,是在你不知不覺間自然而然完成的。
雲落和顏沉魚從兩座花臺春景中步入園門,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廳。廳前有兩個用湖石平疊的花臺。西臺植竹,東臺種桂,因而此廳原先稱為桂花廳,現在匾額上已改名為“宜雨軒”。
宜雨軒面南而築。單簷歇山式,東西三楹,歇山有磨磚深浮雕,嵌如意卷草,線條舒捲自然流暢。是全園謀篇構局的中心,山水花木等景緻的安排全是圍繞宜雨軒次第展開的。
宜雨軒由著名畫家劉海慄題寫匾額,柱聯是左書名家費新我先生的墨跡:朝宜調琴暮宜鼓瑟;舊雨遍至新雨初到”。點出了竹林喜雨,雨後春筍的自然規律。
舊雨、今雨源出杜甫《秋述》一文:臥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人情冷暖令詩人感慨萬分。後人由此便用“今雨”“舊雨”借指新朋老友。
此聯可謂“宜雨軒”的破題導讀,顯然,這裡曾是主人接待賓客,與新朋老友歡聚的場所,不過現在也許只有這軒中的樑柱還記得當初的琴聲悠悠了。門前是春景的十餘株桂花,也因著這個緣故,揚州人又把宜雨軒稱為“桂花廳”。
進入軒中,可見一堂橄欖文飾的老傢俱,暗紅的色澤還傳遞著舊時的典雅,精製的雕工也在訴說曾經的奢華。花幾之上的陳設和透風漏月的一樣,也是“不因無人而不芳”的幽蘭。
宜雨軒是四面廳,南面設落地長窗,其他三面半窗,四面有環廊,廊前雕欄,東西兩邊設美人靠坐凳。四季景物都繞廳而置,此時此地“人在廳中坐,景從四面來”,春、夏、秋、冬竟一起隔著窗兒到了眼前。時光象是停留了腳步,四季也沒有了更迭。
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感慨,在這裡是再也說不出了。走在軒外的環廊上,腳步也就有了任意穿越時空的輕靈,彷彿那靜默的四季山真的替我們留住了似水的年華。
雲落和顏沉魚從廳中朝南而望,到處是綠意盎然,近處是青竹、叢桂。透過圍牆上四個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門,還可以看到剛才路過的竹石小景。
近景遠景既內外有別,又隔而不閉。這種以內外互對互借來增加入園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園手法,是個園的獨特之處,可謂別出心裁。
從桂花廳沿著軒廊往西走,經過一片密密的竹林,便來到水池邊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見藍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著一座蒼古濃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臺,形姿多變,形狀宛如天上的雲朵,這就是夏山。
夏山位於宜雨軒的西北,修竹依依,綠樹成蔭,數株高大的廣玉蘭和楓楊掩映著一座蒼翠欲滴的太湖石假山,湖石色澤青灰,飄逸俊秀,形姿多變,狀若天上帶雨的雲朵。
華國畫裡有“夏雲多奇峰”的意境,因為夏日天空中變幻萬千的巧雲多像奇異的山峰,個園夏山便是利用太湖石柔美曲線以掇山手法,壘石為停雲之勢,來模擬夏日天空中的雲朵。
夏山前有一泓清澈的碧水,水上有曲橋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給人以“庭院深深深幾許”的觀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別樣紅”,突出了“夏”的主題意境。(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