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系小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一章屯田四傑,我是三國一謀主,歷史系小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兗州,東阿。

六月田野,驕陽似火,草木蔥蘢,田間小道兩旁俱是金黃麥田。

去歲,兗州大旱,治中許濟於各郡各縣尋適合灌溉開渠之地,東阿最為配合,經過眾人的努力,雖然去歲大旱,但依然收穫往年收成的十之七八,遠遠高於其他諸縣。

而今年東阿糧食更是大收之年,棗舐與韓浩正在田間行走,看著面前金黃的一片,兩人臉上俱是露出笑顏。

棗祗摸著沉甸甸的麥穗向韓浩說道:“元嗣,這屯田之法在兗州可行,你我二人當速向主公諫言,將此法獻於主公。”

去歲,因旱災而生無數流民,東阿受災情況最小,多數流民皆來於此。

當時棗祗、韓浩二人一邊收攬流民,一邊將其安排開墾荒地,以糧換勞,由東阿官府出耕具用種,待收成時,官府得其七,流民得其三。

今年豐收,加上流民上交的官租,東阿官倉當比往年多了兩倍有餘。

聽著棗祗的話,韓浩亦是臉上露出笑容,只要兗州行這屯田之策,積累兩三載,兗州將再無糧草之憂。

“文修此言甚是,這屯田之法當在兗州各地施行。”

二人在田間繼續又行走一陣,只是還未走多遠,只見一士卒走了過來,向二人拜道:“稟明廷、護軍,鄄城來使。”

棗祗、韓浩二人聞言,趕緊走出田間小道,來到大道後,趕緊駕馬回府。

到府後,見到來使,原是熟人,正是曹操從妹夫,中牟人任峻。

二人趕緊行禮,棗祗開口問道:“伯達來此,可是主公有事要付於我二人?”

棗祗說完用手指了指自己與韓浩。

任峻拱手回禮,口中說道:“文修、元嗣,這次峻來此,乃是因主公之令,將二位請往鄄城,商議屯田之事。”

棗祗、韓浩二人聞言,臉上皆是露出喜色,本就打算將這屯田之策對主公諫言,想不到主公居然先行一步,反而過來主動找到了自己二人。

“主公要行這屯田之策,我二人自當往之,伯達稍候,待我與元嗣收拾完行禮,便與伯達歸於鄄城。”

棗祗說完,便領著韓浩收拾起行李來。

任峻嘴角無奈的抽了一下,自己千趕萬趕來到東阿,這眼前二人,居然連一口茶也不曾上,只顧著收拾行李,欲隨自己歸於鄄城。

待過了一個多時辰,二人才將諸多行禮收拾好,本來任峻以為二人是因行禮太多,才用了這麼多時間。

但出門見馬車上行禮並無多少,真正多的乃是那數筐竹簡。

任峻心中好奇,便口中問道:“文修、元嗣,怎帶這般多的竹簡?”

韓浩見任峻發問,口中笑道:“這竹簡上,是浩與文修這一年中,所錄東阿開墾田地詳細列錄,等歸往鄄城,便將這些列錄交於主公。”

看著這數筐竹簡,任峻口中讚歎:“難怪伯雅行屯田之事,點名要文修、元嗣二人,原來他早已知曉,這東阿已施這屯田之事。”

棗祗、韓浩二人聞言,皆是疑惑,口中向任峻問道:“這屯田之策難道是伯雅向主公諫言?”

任峻點了點頭:“主公已向天子上表,任伯雅為司農令丞,全權負責這屯田之事,而這次請二位前往鄄城,也正是伯雅向主公所請,讓二位協助伯雅行這屯田。”

棗祗、韓浩二人面面相覷,眼中盡是帶著疑惑,過了須彌,棗祗才開口說道:“這東阿以流民開墾屯田,當日也只是為安撫流民之舉,因此我與元嗣也並未向主公稟報,伯雅是如何知曉。”

任峻聞得棗祗所說,心中也是疑惑:是啊,之前自己一直在兗州,只知棗祗、韓浩於東阿安撫流民頗有成效,卻不曾聽過二人用流民開墾屯田。

過了片刻,任峻沉思說道:“東阿流民眾多,居然從未生亂,峻想伯雅,定是猜到文修、元嗣以流民開墾撫之,之前伯雅於陳留時,便施以此舉。”

棗祗、韓浩聞言,俱是點頭應道:“當是如此。

…………

……

兗州鄄城,許濟已被曹操上表為司農令丞,負責整個兗州的屯田之事。

如今朝廷並無人擔任大司農一職,由許濟這個司農令丞負責整個司農府的運作。

自與曹操夜談屯田後,許濟便待在司農府中,對這屯田官吏進行刷選,而這選擇官吏,對屯田則是重中之重。

雖然屯田制是一個非常好的制度,但是空有想法是不能解決問題,還需要有人去執行,去推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