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系小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章 許濟阻殺俘 上,我是三國一謀主,歷史系小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主公,袁紹的大軍已在我大營南面十里處紮營,隨軍軍師乃是許攸、郭圖、辛評,至於沮授,則被袁紹命其領軍三萬駐紮鄄城。”此時的程昱正向曹操稟報斥候探來的訊息。
“哈哈……”曹操聞言之後,便是長聲大笑:“那沮公與行軍小心謹慎,若是他在,只怕這袁紹即使來襲我大營,亦會有兵馬安守營寨,但沮公與未至,以操對袁本初的瞭解,其人若是襲營,必會傾巢出動。”
“想不到攸放棄這鄄城,還能有如此奇效。”此時荀攸從旁開口,自袁軍退去後,荀攸便領著守城的後續兵馬來到曹操新營,與大軍會和。
而眾人聞荀攸此言,亦是開口附笑。
而許濟則在旁心中深嘆,沮授雖有大才,卻不識主,袁紹初其雖禮賢下士,雄心壯志,但待其發展之後,其袁紹“外寬而內忌、多謀而少斷”的性格弱點,便是顯露無疑。
沮授跟隨袁紹極早,算的上是袁紹早期的主要謀士,但是其在和袁紹朝夕相處之中卻並未發現袁紹的諸多缺陷,或者說發現了袁紹的缺陷卻並不能幫助袁紹改正,最後只能採取激怒袁紹、甘心赴死這樣的做法來補全自己的名聲。
其實這一點而言,沮授完全敗給了真正的頂級謀士。
以郭嘉的故事舉例,郭嘉在天下大亂之前,就已經提前做好準備,四處尋找明主。
郭嘉透過潁川派系的關係一度找到袁紹門下,但是透過郭嘉的近距離觀察,袁紹並不是所謂的明主,於是郭嘉做出這樣的決斷後,迅速退出袁紹團隊,去尋找其他人。
直到郭嘉遇到了曹操,才覺得曹操才算是當世英雄,為這樣的人服務才不算埋沒自己的才華。
所以同同時期頂級謀士郭嘉相比,沮授沒有迅速看出袁紹的本質,或者說只看到袁紹當時勢大,對未來判斷不明確,所以說沮授缺少知人之明。
雖然許濟為沮授可惜,但現在沒有他於前陣,便有機會徹底將袁紹擊敗,這也是許濟樂意看到的。
這時又見郭嘉說道:“如今袁紹陣前,那郭圖其人處事極為圓滑,且善於揣摩袁紹心思,故而能深得袁紹的信任,但其人卻無大才;
而那辛評即無高智,又無良謀,其人只因當初為袁紹奪冀州而受其用,此人同那郭圖一般,亦只會遵循袁紹之意;
而剩下之人便是那許攸了,至於此人,我想伯雅應當比嘉曉得多些。”
見郭嘉將分析袁軍陣前軍師中的最後一人,讓自己分析,於是在思索許攸其人後,許濟這才接著開口:“許攸雖有智謀,但卻是兇淫之人,性行不純,自私自利;
且此人行軍,多與那袁紹一般,喜一戰來定勝負,其人更喜用奇,若是濟所料不差,若是我軍此刻假裝斷糧,那第一個建議袁紹傾巢襲營的,必是此人。”
曹操坐在主位將頭輕點,然後朝著許濟問道:“伯雅,我大軍何時可假扮那斷糧?”
許濟先是沉思,在仔細思考了一番後,這才接著開口:“主公,我大軍經過一夜奔波,早已是兵疲馬乏,我大軍當應休整兩日,待第三日再去假扮糧草已盡便可,不過主公,還需每日深夜派輕騎往許昌而去,催促糧草,故意讓袁紹截獲此信。”
“好,操待會便把這求援書信寫下,今夜就給那袁紹“送去”!”只見曹操嘴角笑著說道。
這時又見程昱開口:“主公,白日我軍俘那袁軍六七千騎,不知主公欲如何處置?”
只見曹操捋了捋鬍鬚,過了良久才問道:“這些人家小俱在冀州,不可能真心降吾,但是放了又如放虎歸山,且留在營中,萬一生反,亦是後患無窮。”
曹操說完,又是沉思一陣,隨後臉色變得陰狠,口中言道:“且如今,我大軍還需假裝無糧,要是我等將這袁軍降卒歸於帳下,難免會為袁紹所疑,操決定,將六七千降卒,盡殺之。”
戰爭,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對於戰後的俘虜問題,一直是戰勝方頭疼不己的事情。
這涉及到一個人要活著所必需的物質生活資料,即使是最低限度的供給,也要保證。所以,成千上萬人的糧草消耗,不是件輕易的事情,長此下去,問題就越來越多。
遣散吧?這又不可能,收編倒不失一種辦法,留下的隱患卻是不可預料,隨時有“變化“的可能,為了徹底消除這種麻煩,不消說,屠殺是種解決辦法。
秦昭王時的白起,他會打仗,殺的人多,殺的俘虜比正面戰鬥中殺的人還多。
長平之戰少說四十萬趙軍被坑。原因是怕趙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