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部分,中日大決戰[孫挺信],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7師團、第62師團、第110師團、坦克第3師團、獨立混成第7旅團、獨立步兵第9旅團,騎兵第4旅團,從鄭州以東突破黃河天險,向平漢鐵路南段沿線發動攻勢。要以突然的手段,一舉擊潰敵軍,佔領並確保平漢鐵路南段。
“華北方面軍第1軍應以一部兵力,配合第12軍進攻。
“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以獨立步兵第11旅團主力七個大隊的兵力,從信陽北進,策應華北方面軍作戰。
“第13軍應以有力之一部;從安徽蚌埠地區,沿黃泛區南側西進,策應華北方面軍的作戰。
“第5航空軍司令官山下琢磨中將,以一部航空力量,配合地面部隊進攻。
“進攻時間為4月17日;作戰期限一個月。”
各軍司令官受命而回,積極調兵遣將,以作進攻準備。
按照(火田)俊六大將的作戰計劃,共計投入的兵力為十五餘萬人。但是,在4月17日發動進攻時,又投入了從滿洲轉調來的竹下義晴中將的第27師團,華北方面軍直轄的野副中將第63師團全部,四萬多人馬。因此,日軍進攻平漢路的實際兵力超過二十萬之眾。
3月中旬。
日軍猛然向黃河以北增兵後,使兩年多來渺無戰事的第一戰區指揮官們也嗅到了一點兒火藥味。司令長官蔣鼎文上將在洛陽召開本戰區軍長以上將領會議,商討還擊日軍進攻問題。
但是,蔣鼎文等人僅僅憑著敵人將對一戰區發動一次進攻這洋十分籠統模糊的猜測研究對策,因此,針對日軍的企圖、目的、兵力,以及進行兵力調整部署等問題,均無從談起,實際上,戰區長官只是向大家報了個警,再要求各集團軍、各軍官長把軍官眷屬及笨重行李,重要檔案等等,儘快向後方轉移而已。
第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珏將軍認為,既然已判明敵將向我發動一場進攻,與其坐以待斃,莫如先發制人,應立即出動飛機轟炸敵人在黃河鐵路橋南端的北邙山陣地,拔掉敵向南岸進攻的橋頭堡。再以一部兵力殺過黃河向北岸去,打亂敵軍部署;變被動迎戰為主動進攻。
但是,李家珏的建議未被蔣鼎文重視。在蔣上將看來,自1941年5月中條山大血戰後,日軍與第一戰區隔河相峙已達三年之久。日軍未突破一戰區南岸防線,都是因為他部署的堅強防線,使敵凜於我軍威力,不敢輕舉妄動而越雷池半步。因此,現在一戰區的防線沒有必要調整,更不必大驚小怪地四處出擊,只要穩坐釣魚臺就行了。
蔣鼎文強大的江防兵力部署情況是:
戰區長官部的帥旗插在洛陽。
鄭州至陝縣沿黃河南岸一線,約二百公里的河岸上,集中駐紮著四個集團軍,外加韓錫侯第9軍,馬法五第40軍,謝輔三暫編第4軍。
各部防守區域為:
孫蔚如第4集團軍駐守鄭州地區。
劉茂恩第14集團軍駐守洛陽地區。
李家珏第36集團軍駐守新安地區。
高樹勳第39集團軍駐守澠池、陝縣地區。
以上四個集團軍和其他部隊,至少二十五萬人馬,都將重兵迭次配備於黃河岸邊,廣大後方幾乎無機動兵力。
在這約二百公里的黃河南岸,真可謂築起一道血肉長城。
蔣司令長官幻想用這道血肉長城擋住北岸日軍進攻。他將戰區長官部置於岸邊洛陽城,以便在第一線指揮河防作戰,同第一線將士安危同在。作為高階指揮官,這種精神固然可嘉,但他卻忘了,高階指揮官本人親臨前線,與高階指揮部置於前線完全是兩回事。高階指揮官在前線犧牲,只要他的指揮部健在,仍可掌握全域性,使指揮不中斷;倘若高階指揮部被打掉了,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第一戰區另一兵力集團,就是戰區副司令長官湯恩伯上將指揮的三個集團軍和其他部隊。其兵力部署是:
王仲謙第31集團軍,駐紮於鄭州以南。
何國柱第15集團軍和陳大慶第19集團軍,全部置於平漢路南段東側。
另有賀粹之第12軍、劉昌義暫編第15軍等和豫皖邊區的雜牌軍若干。
湯恩伯集團的兵力態勢和企圖是:在鄭州東邊黃泛區中牟,部署前哨守軍一個師(暫15軍第27師);在平漢線南段西側配置精銳機動兵團;其他兵力在平漢路南段東側,向東防守。
湯恩伯戰區副長官部設於葉縣。
4月17日,晚上11時。
日軍第37師團從中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