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5. 新春走親遭遇的尷尬,秋之戀,三家分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個人比賈茂似還年輕幾歲,個不高,瘦長臉,有點拔頂。賈茂他們進去的時候,從另一個屋出來一箇中年女子,大秋叫了一聲“汪嬸”,自然是局長夫人了。汪嬸胖胖的,劈成兩半足可以裝配兩個汪叔,穿著隨意,低眉順目,和普通的家庭婦女沒什麼兩樣。汪嬸把他們讓到對面靠牆一個圓桌旁坐下,也是照例說:
“結婚了?你媽怎麼也沒告訴我一聲。”
大秋也照例做了一番解釋:“不想麻煩人,誰也沒告訴。”
賈茂早晨在岳父家吃的餃子有點鹹,又走了半上午,有點渴,想喝口水,圓桌上擺著茶杯、茶盒和熱水瓶,但不好意思自己倒。看到汪嬸過來把茶几上的兩個茶杯都放上茶葉,以為是給他們兩個人的,非常高興。大秋還說了句:“汪嬸,別忙了。”可汪嬸倒上水之後,卻把兩個茶杯都端到那邊茶几上去了。喝不上水,吃個水果也行。圓桌上還擺著果盤,有蘋果和桔子,但主人沒讓,自己也不好意思去拿。汪嬸把茶送給汪新生和那個客人之後,又過來,一邊問大秋“你媽最近怎麼樣?”“你爸身體好嗎?”等閒話,一邊熟練地削著蘋果皮。削完之後卻又送到了那邊,遞到那個年輕人手上,笑吟吟地說道:
“張秘書,坐著也是坐著,吃點水果吧!”
看到這情景,賈茂心裡湧起一絲不快。自己已近不惑之年,在學校是受到學生尊重的大學教師,那邊的什麼秘書和他年紀相仿,為什麼就比他尊貴?但一想,人家畢竟是客人,自己是晚輩,理應如此。這麼一想,這一絲不快很快也就過去了。他拉了拉妻子的衣襟,意思是:走吧,人家有客人。大秋會意,也就告辭。汪嬸也沒有挽留,汪叔只欠了欠身說了句“不送”。
對面的客人同時也起身告辭,汪叔趕緊站了起來,說道:
“張秘書,忙什麼?再坐一會吧。”
只見汪嬸也趕緊過去拉住了那位客人一隻胳膊,說道:
“張秘書,眼看午間了,吃了飯再走吧!”
至於那位客人是否又坐了一會,還是吃過飯才走,賈茂不得而知。總之他和大秋是急急忙忙離開了汪叔家,急急忙忙回到岳父家,趕緊結束這次的走親之旅。
跑了一上午,拜訪了三家,回到吳家老屋的時候已過了中午,家裡正等著他們回來吃飯。在飯桌上,吳經理問賈茂:
“走的怎麼樣?”
賈茂還能說什麼呢?不能掃了老人的興,只隨意說了句:
“還行吧。”
吳國良頗為自豪地說道:“我這幾個朋友,都是患難之交。當年在五七幹校的時候,他們是來改造的,我是分配來工作的。我是管理員,是他們的領導,沒有我他們連飯都吃不上。家裡缺個豆油了,豬肉了,都得來求我。”
賈茂不由得想,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朋友也得講究地位相當。共患難的時候是朋友,當大難過去,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落伍,地位的變化,朋友圈必然開始分化。再好的朋友,由於地位的懸殊,也就名存實亡了。
初一晚間賈茂和大秋就回到了自己家,覺得年過得很累,回到自己家休息休息。初二早晨賈茂提議去林英章家走走。M市就這麼一個老同學,對他的成家、調轉都是全力以赴,這種同窗之情無以回報,過年了,去拜訪拜訪還是理所應當的。大秋自然無話可說,爽快答應。
兩人早早吃完飯,就又踏上了走親之路。到了林英章家,見嫂子張桂英正在吃飯,靠邊站桌子上盤子裡有兩個饅頭,還有一碗大米粥原封動地擺在那裡,旁白是兩小蝶鹹菜。林英章坐在舊沙發上生悶氣。
張桂英一見賈茂夫妻倆,就說:“你們來得正好,老林正向我絕食抗議呢。”
賈茂莫名其妙道:“大過年的,怎麼絕食了?”
林英章氣哼哼地道:“俗話說,誰家過年不吃頓餃子,我家過年就沒吃過一頓餃子。上頓大米粥,下頓大米粥,連盤菜都不炒。這像過年樣嗎?”
張桂英辯解道:“大米粥就不錯了,一個月才供應幾斤大米。不是過年連大米粥都吃不上呢。”
大秋對張桂英道:“嫂子你也是的,不能做個大米飯嗎?”
張桂英道:“我一做大米飯,不是硬得不爛,就是粘糊糊的,還不如做粥多加點水省事。”
大秋道:“那是你水加的不合適。淘完米加上水,把手伸進去試一試,水剛沒過手背就基本正好。”
林英章對妻子說道:“記著點,什麼都得學。”
張桂英不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