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8部分,重生之天龍前傳,理性的思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神機營地牢葉念思熟悉。要想從外面劫獄救人,難度係數實在是太大。不過葉念思既能易容,又能變聲,更能消去他人記憶,所以理論上來說,還沒有他去不了的地方。真正為難的,是將慕容曦辰救出來之後怎麼辦。
或者,慕容曦辰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葉念思想道。
“念思。趙錢孫回來了!”這時候,紫珠進來打斷了葉念思的思維。
“趙錢孫不是被抓了?”葉念思一怔。
“我是被抓了,可是我逃出來了!”趙錢孫從房外走了進來。他臉上,手上到處是傷痕,看上去在神機營的拷打下受了不少苦,不過他的jīng神勁兒看上去還是不錯。
“我被抓那天晚上,顧冰城這個混蛋派人死命折磨我,想yù加之罪,把彌勒宗造反的事套在慕容大人身上——我這麼講義氣的人怎麼會說出來?”趙錢孫微微有些驕傲地挺直了胸膛。
顧冰城?不就是當年在五湖客棧給葉念思、元元他們弄面試,並將面試失敗者全部殺死的那個師爺考官嗎?前幾天還聽慕容曦辰介紹過他。
“等等,彌勒宗造反?你指的可是明教?”葉念思突然想起一件事。
明教又稱“摩尼教”,是起源於波斯,與中國本土文化結合而成的邪教組織。因為明教鮮明的**宗旨,長期以來不但受到朝廷壓制,也為江湖“白道”所不齒,比一般的江湖面臨著更大的生存壓力,因此反抗朝廷也更堅決,在歷史上幾次掀起大的波瀾。明教與中國本土文化結合的現象使得明教的名目花樣繁多。
在《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救下常遇chūn之時,常遇chūn保護的“小主公”,便是明教“彌勒宗”皇帝周子旺的兒子。因此趙錢孫一提“彌勒宗造反”,葉念思立即便想到了明教。
………【第三十五章 見餌就咬】………
“彌勒宗是彌勒宗,明教是明教,不過兩個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在這次彌勒宗起義軍中,亦有不少明教教徒。據說明教教主戴頌傳rì前已表示響應彌勒宗魔頭王則的叛亂。”趙錢孫搖搖頭,指正了葉念思的認知錯誤。
嚴格來說,彌勒宗與明教並不是同一個宗教,教義上也截然不同。但兩者有一個非常共通的點:便是兩教旗下,一直都有人扯旗造反。提到這個兩個教,一個共同的標籤便是“反朝庭”,另一個共同的標籤則是“魔教”。
因為階級上的共通xìng,明教在入中土之後,其教義便迅速與本土的彌勒宗相結合。此時明教與彌勒宗還各自有不同的教主,但到元末時,彌勒宗與明教幾乎已經合併一處。朱元璋以明教起事成功後,深知明教的厲害,於是大力禁絕明教。自此明教漸漸勢微,而彌勒宗則再次改頭換面,蛻化成rì後人人耳熟能詳的另一個全國xìng大型黑社會組織:“白蓮教”。葉念思對這些黑社會的瞭解僅限於金老在《倚天屠龍記》裡的描述,自然會把這兩者弄混淆。
據趙錢孫介紹,彌勒宗教主王則,兩個月前率大批彌勒宗與明教教徒攻陷了貝州。隨後,王則自稱“東平郡王”,建安陽國,年號得聖,口號:“釋迦佛衰,彌勒佛當持世”。不久,北方各地藏在駐軍中的魔教分子先後揭竿響應王則。在這其中,有彌勒宗的人,有明教、yīn癸派等其他魔教份子,也有太行山馬匪等本地流寇,更有鷹軍間接參與其中,成分相當複雜。
貝州起義不義,官家趙禎派文彥博、明鎬前往鎮壓叛亂,與文彥博、明鎬軍隊一起前行的,還有由神機營的王書遊、唐谷峰二人領導的十二人武林高手小隊。戰爭一開始優勢明顯,宋軍很快逼近貝州城,卻在城下遭遇了頑強反抗。明鎬見貝州城難破,於是與文彥博定計明裡強攻北門,暗裡從南門挖地道進城,結果地道被叛軍發現,明鎬派進去的數千士兵被早已埋伏的叛軍殺了個乾淨。唐谷峰帶五兵神機營成員第一個從地道進入城池,在埋伏圈中奮力死戰,殺死彌勒宗大小頭目十餘人,幾度衝到王則身前,卻最終功虧一簣,死於亂刀之下。據傳唐谷峰死時,身上插著刀、槍、劍多達十四把,至到死都沒倒下。
王則打掃完戰場之後,命人放下城門,並強迫俘虜的宋軍士兵在城門口喊話,稱城池已下,王則戰死。大喜之下的明鎬沒想是否有詐,帶兵縱馬入城,結果被埋伏的叛軍用亂石飛箭shè殺。shè殺明鎬之後,王則軍大開四門,出城反攻。文彥博乃是北宋出名的政治家,但卻並沒有直接指揮過軍隊,一時反應不及,被殺得大敗。王則揮軍大進,追殺宋軍三十里,護送文顏博撤退的王書遊與其他五名神機營成員雖英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