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歷史大脈絡,博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擁有土地的武士之後,他們不是貴族,卻有自己的社會地位。中歐的城市地處交通要道,都有一定的經濟自主性。這些條件合在一起,日耳曼族群遂在勃蘭登堡選侯領導下,建立了普魯士王國(1701),腓特烈一世與其子威廉,父子兩代將普魯士建設為有強大軍力的集權王政。

在荷、英、法、德之外,神聖羅馬帝國系統的奧國、西班牙毋寧落日餘暉。俄國則在彼得大帝領導下,逐漸發展為東歐巨強,其專制###的程度,歐洲各國無出其右,在以後的世界,俄國成為一個要角。

綜合言之,這些歐洲國家的興起,幾乎都有一個相同之處:或則由下而上經過民權的參與,或則由上而下經過中央集權的體制改革,他們都將舊的封建體制政體改組為能夠有效動員資源的國家機器。在此後數百年間,這幾個大國使歐洲主宰了全球的命運。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三十三章 鴉片戰爭的背景(1)

鴉片戰爭是中國與西方的第一次對決。中國失敗,被人當頭一棒,從此在對外關係上不知所措,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才逐漸知道怎樣與列國相處。鴉片戰爭帶來的衝擊是全面的,中國不但在軍事與外交上長期無能,而且對於自己的文化及西方文化的相應之道也長期在迷茫中摸索。

本章不擬贅述鴉片戰爭及其後續發生的史事,卻擬敘述一些課本上未必提到的背景。

鴉片一名,源於希臘字根opium(罌粟花液),據說希臘古代神話中“食蓮之人,失智迷茫”的“蓮花”,可能是罌粟花的誤譯。###人稱罌粟花為阿芙蓉(afyun),是中東醫藥傳統中的寧神劑。唐代藥典中已有此物,也是作為寧神劑,當系由當時的中亞引入中國。明代藥典本草中,鴉片已是藥物。當時東南亞(西洋)諸國入貢,頗有以鴉片為貢品(即商品),數量不大,也十分罕見。中醫用鴉片入藥,是配合其他藥物煎湯服用。自明至清,廣州稅關的入口稅,鴉片都是進口貨物,數量不大,稅率也不過百分之二三;由此可知,鴉片只是普通藥用商品。

大洋航道開通,荷蘭人一度佔領臺灣南部為基地。荷蘭人的東方貿易,主要基地是巴達維亞。當時爪哇等地的人,用煙管吸菸的服用鴉片方法,首先傳入臺灣,然後又從臺灣傳入閩粵各地。這一吸鴉片的方法,已不再是當作藥物,而是尋求麻醉的癖好。從中東到南亞,焚燒麻醉品引人入醉的傳統早已有之,中國卻從未有過此道。中醫的麻醉劑,是以大麻煎煮,用於外科手術。平時日常所用,只有飲酒沉醉,以求忘憂。吸食鴉片煙,也能忘憂,卻必然上癮,其成癮的強烈程度不是飲酒可以比擬。因此,菸民人數迅速增加。鴉片入口,也由藥品一變而為有厚利可圖的商品。數量由雍正年間一年輸入一百餘箱,增長到乾隆中期的一千餘箱,三四十年間,入口數量增長了十倍。

這些鴉片,大多由英國的屬地孟加拉邦出產,英國遂視鴉片貿易為利藪。為此東印度公司據鴉片貿易為壟斷的事業,即使轉包私人營業,仍以拍賣許可證的方式控制利權,不使外流。19世紀初(1800)清廷已明令入口船隻不許夾帶鴉片,英商則運用中國小船走私。私商進口的鴉片數量,每年迅速增加:1811—1821年每年平均4500箱,1821—1825年每年平均9800箱,1828—1835年每年平均萬箱,1838年則為萬箱,漲幅大約每七年增加一倍!

18至19世紀,由西方商人運入中國的商品,大多為棉花、棉布、毛織品、金屬製品及南洋出產的香料。中國出口商品主要為生絲、絲織品、中藥材(大黃等)、瓷器等項。中國進出口的總價值,大約為每年兩千萬元,三分之二為中國出口,三分之一為入口,中國有三分之一的順差。西方商人以英商為主,以白銀償付貿易差額。19世紀中,英國推廣鴉片後,上述差額翻轉,英國享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順差,其中單鴉片一項的價值即超過了中國出口貨值。中國反而以白銀償付入口的逆差。在19世紀中(1830年代),中國每年流失的白銀超過一千萬兩。清廷屢次明令禁止走私鴉片入口及走私白銀出口。但是雖有禁令,走私依然猖獗:一則菸民人數日增,二則英商利誘中國私商承運承銷。這是鴉片戰爭前夕,鴉片貿易的情形。

第三十三章 鴉片戰爭的背景(2)

此時中國朝野上下也已知道鴉片之害,不僅是經濟的一大漏危,而且也是國民健康的一大危害。清廷已認識鴉片貿易問題的嚴重性,並有放任與嚴禁兩種立場:一派從經濟利害的觀點,主張鴉片貿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借蝶殺人:蝶葬

打死也不說

黃帥心語

九十八度

大神夫人狠彪悍!

巴喬的中場

誰讓這小子契約雙胞胎校花的?

夢見星辰s

卷死後他穿成了天才兒童!

懷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