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吻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元首無發---蔣介石評傳,吻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無帶兵打過仗,新手一個。不過毛澤東畢竟聰明過人,路是靠人走出來的,問題來了,不是迴避,只能迎戰。 整頓部隊是當務之急,毛澤東著手對部隊實行整頓和改編。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 三灣改編的主要內容是:第一,把已經不足一千人的部隊,縮編為一個團,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長由陳浩擔任,實際上取消了餘灑度對軍隊的指揮權;下轄一、三兩個營,還有特務連、衛生隊、軍官隊、輜重隊各一個,共有七百多支槍;改編時,毛澤東宣佈願留則留,願走的發給路費,將來願意回來還歡迎。第二,在部隊內部實行*制度,官兵平等,待遇一樣,規定官長不準打罵士兵,士兵有開會說話自由,官長要受他的監督。第三,全軍由黨的前敵委員會統一領導。各級部隊分別建立黨的組織:班排設小組,支部建立在連隊上,營、團建立黨委;連以上設黨代表,由同級黨組織的書記擔任。部隊的一切重大問題,都必須經黨組織集體討論決定。這三項措施開始改變了舊式軍隊的習氣和農民的自由散漫作風,是一個需要有極大魄力才能實行的了不起的改革,也是確立黨指揮槍的原則。 井岡山五百里林海,鬱郁蒼蒼,層層疊疊,望不到頭。山澗流水潺潺,崇山峻嶺,地勢險要,只有幾條狹窄彎曲的小路通往山裡。走進山中,往上攀登,群山起伏,白雲翻騰,猶如進入雲中的海洋。 毛澤東帶領著三灣改編後的隊伍來到了這美麗的地方,開始了中國革命的新徵程。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條件下,這裡確實是一塊理想的落腳點。不過這裡已經有了兩支綠林式的農民武裝,這兩個“山大王”就是袁文才和王佐,各有一百五六十人,六十支槍。 毛澤東要在井岡山落腳,得不到袁文才和王佐的允許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事情並不那麼簡單。袁文才雖是共產黨員,但不瞭解多少革命道理,仍然是綠林好漢式劫富濟貧而已。要麼火併他們,要麼另找山頭,都不是理想的辦法。 怎樣說服和爭取這兩支農民武裝?毛澤東選定先從已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袁文才入手,再透過他去做王佐的工作。 做工作首先要摸清對方的底細。毛澤東從袁文才的代表陳慕平了解到,他們最看重槍,人可以少一個,槍卻不能少一支。抓住了袁文才的脈搏,對症下藥。 毛澤東從綠林重義氣、多猜疑的特點出發,帶了一百條槍和幾個隨員,前去同袁文才談判,一談就妥,損失了一百條槍,換回了兩支隊伍和六百塊銀元,得到了立足之地。 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軍隊的任務就是打仗。提出軍隊的任務不僅是打仗,而且要做群眾工作,這是毛澤東軍隊學說的巨大貢獻,影響十分深遠。軍隊既要打仗,又要做群眾工作,鐵的紀律是不可或缺的。毛澤東密切注視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認真分析總結,提出“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和著名的游擊戰法,即“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十六字訣。 毛澤東明白要建立和鞏固革命根據地,光靠帶好兵大好仗,遠遠不夠,必須進行土地革命。 工人*,致使工人與資產階級決裂;農民分田,致使農民與地主階級決裂。工人農民決裂之後何去何從?跟著共產黨走,否則就沒有出路。 在革命根據地的土地改革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有毛澤東的詩為證: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根據地的政權能夠穩固,與毛澤東的取信於民的思想分不開的。紅軍行軍打仗,指戰員的吃飯卻成了問題。鑑於這種特殊情況,毛澤東採取靈活辦法,批准各部隊可以動用群眾家裡的糧、油、菜,同時,留下借條,出佈告,說明日後償還。說到做到,打完仗後,他命令軍需處按借條向老百姓賠還現洋,只能多給,不許少付。當地老百姓說:紅軍與國民黨軍隊根本不一樣,借條兌現,說話算話。 *(朱德、毛澤東)紅軍的會師,是中國工農紅軍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軍餘部是以具有很強戰鬥力的北伐勁旅葉挺獨立團為基礎形成的,有兩千多人,近千支槍,訓練嚴格,裝備齊整,作戰有經驗。他們的到來,創立了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 紅四軍在*的率領下,轉戰贛南、閩西,隊伍越來越壯大。革命根據地的面積不斷擴大,積蓄了強大的革命力量,並以此為依託波浪式地向前發展。至此,中國共產黨在部分農村建立政權的基礎具備了。在江西瑞金,他們創立了中國第一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中國紅色政權的星星之火,正式開始燎原。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一黨三府
第十一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