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陰陽師 卷一,雨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印象……”
“什麼?!”
博雅望著蟬丸。
“已故的式部卿宮生前某天,彈奏過一支說是不知其名的曲子,我覺得就是這支曲子。”
蟬丸從肩頭卸下琵琶,抱在懷中。
琤琤———
蟬丸和著羅城門上傳來的旋律,彈起了琵琶。
琤琤———
琤琤———
兩把琵琶的旋律開始交織。
蟬丸的琵琶聲開始時略顯遲疑。
但是,也許是蟬丸的琵琶聲傳到了對方耳中,從羅城門上傳來的琵琶聲同樣地重複彈奏起那支樂曲。反覆幾次,蟬丸的琵琶聲不再猶疑,幾番來回,幾乎已與城門上傳來的琵琶聲渾然一體。
絕妙的音樂。
兩把琵琶的聲音水乳交融,迴盪在夜色中。
琤琤縱縱的、美得令人戰慄的琵琶聲。
蟬丸心蕩神馳般閉上了失明的雙目,在琵琶上奏出串串聲音,彷彿正追尋著某種內心升騰起來的東西。
歡喜之情在他的臉上流露無遺。
“我真是太幸福了,晴明……”
博雅眼含淚花,喃喃說道。
“身為一個凡人,竟然能夠耳聞如此琵琶仙樂……”
琤琤———
琤琤———
琵琶之音升上昏暗的天幕。
有人說話了。
低低的、野獸似的聲音。
這聲音開始時低低地混雜在琵琶聲裡,慢慢變大起來。
聲音從羅城門上傳來。
原來是羅城門上彈琵琶者在邊彈奏邊哭泣。
不知何時起,兩把琵琶都已靜止,只有那個聲音在號哭。
彷彿追尋著大氣中殘留的琵琶餘韻,蟬丸將失明的雙目仰向天空,臉上浮現出無比幸福的表情。
哭聲中開始夾雜著說話聲。
是外國的語言。
“這不是大唐的語言。”
晴明說道。
側耳傾聽了好一會兒,晴明忽道:
“是天竺的語言……”
天竺即印度。
“你聽得懂嗎?”
博雅問道。
“一點點吧。”
晴明又補充說,因為認識不少和尚嘛。
“說的是什麼?”
晴明又細聽一聽,對博雅說:
“是在說‘好慘呀’。還說‘真高興’。似乎又在喊某個女人的名字……”
天竺語即古印度的梵語。佛教經典原是用這種語言寫成,中國翻譯的佛典多是用漢字對原典進行音譯。
在平安時代,也有幾個人能說梵語,實際上,平安時代的日本也有天竺人。
“那女人的名字是什麼?”
“說是悉尼亞。”
“悉尼亞?”
“西尼雅,也可能是絲麗亞。”
晴明若無其事地抬頭望望羅城門。
燈光可及之處極其有限,稍高一點的地方已是漆黑一團。
上到城門的第二層,晴明輕聲打招呼。他用的是一種異國的語言。
哭泣聲戛然而止。
“你說了什麼?”
“我說:‘琵琶彈得真好。’”
不一會兒,一個低低的聲音從上面傳下來。
“你們彈奏我的國家的音樂,說我的國家的語言,你們是什麼人?”
雖然略帶口音,但毫無疑問是日本語。
“我們是侍奉宮廷的在朝人。”
博雅答道。
“姓名呢?”
那聲音又問。
“源博雅。”
博雅說道。
“源博雅,是你連續兩晚來這裡吧?”
那聲音問道。
“正是。”
博雅答道。
“我是蟬丸。”
蟬丸說道。
“蟬丸……剛才是你在彈琵琶嗎?”
當那聲音問時,蟬丸撥動琴絃,“琤———”的一聲代替了回答。
“我是正成。”
晴明這麼說時,博雅一臉困惑地望向他:
……為何不用真實姓名呢?
博雅困惑的表情表達著這樣的意思。
晴明滿不在乎地仰望著羅城門。
“還有一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