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謎,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醫生的觀點(1)

知道梅毒的所有症狀與關係,臨床上的其他事情都會加到你身上來。

——威廉·奧斯勒爵士; 1897

19世紀中期,菲利普·利可將梅毒分為三個階段:初期(下疳)、第二期(面板和粘膜出現創傷)以及第三期(侵入身體內部組織結構──內臟、骨頭、關節)。數十年之後,哈欽森與富尼耶證明梅毒會演變成神經系統梅毒──麻痺性痴呆和脊髓癆,等於是加上第四階段。但是專業術語已經固定了,所以“第三期梅毒”(tertiary syphilis)成為用來指稱初期感染之後的所有症狀。19世紀使用順勢療法的醫生強調,第三期梅毒之前的數十年應該另外分類,因此應分為四期。發現分成三期失之過簡,斯托克斯便分成八期,但部分有所重疊,因此只好放棄己見,他得出結論,梅毒“在任何時候都可能出現任何狀況”。'1'

想要定出一套完美的分類,將梅毒數十年的發展過程,從下疳到發瘋的所有臨床症狀都納入解釋,結果只會搞出一大堆術語,如“潛伏期初期”、“潛伏期後期”、“第二期初期或後期”以及“第三期良性初期”,其實根本沒有用。《哈里森內科原理》(Harrison誷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就簡單地視初期感染為臨床症狀(下疳、發燒、出疹子),消失之後稱為“潛伏期”(latency;從拉丁文latere而來,意思為隱藏、潛伏、隱而不現、隱瞞),之後的所有症狀,很簡單,都叫做“末期梅毒”。

那麼,“末期梅毒”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根據《哈里森內科原理》,在第二期感染消退之後,立即緩慢進入發炎症狀。例如,《哈里森內科原理》將虹膜炎列為“眼睛後期的創傷”,然而,斯托克斯認為虹膜炎通常出現在感染後六個月到兩年之間。雖然這種簡化的分類很有用,但是“潛伏”一詞現在通常是指另一個意思──不活躍的(inactive)。當初利可描述第三期梅毒會損害到身體內部,並且為梅毒取個綽號“偉大的模仿者”,結果梅毒痛苦的症狀因為“潛伏”一詞而被低估了。

螺旋體從感染點進入身體,梅毒患者的感染就此開始。螺旋體很快開始分裂複製。《哈里森內科原理》中說,在出現臨床創傷之前,螺旋體的密度高達每克人體組織有一千萬只。身體的免疫系統進行抗爭,大量的螺旋體死亡,但有些還群集存活在組織內,並且定期將有機體從這些蓄積地點排入血液和淋巴液中,在許多新的地方造成新的創傷。梅毒是一種慢性發炎而且不斷復發的疾病。

在青黴素發明之前,經常可以看到未接受治療的梅毒末期患者,這在今天的候診室幾乎看不到。以下就是以前的醫生所做的梅毒病程觀察記錄摘要。

感染:下疳(初期梅毒)

螺旋體從某個人潮溼面板的傷口或是黏膜蠕動出來,進入另一個人的傷口或黏膜。潛伏期平均是三個星期,然後在感染點出現潰瘍或下疳。傷口可能太小所以沒被注意到,或者大到在軟骨的基部和硬皮邊緣形成難看的潰瘡,滲出的膿汁充滿有傳染性的螺旋體。這時候通常不會痛,除非同時感染如淋病的其他疾病。身體開始在下疳部位防衛,高度感染的傷口在二到六個星期內消失。螺旋體經由血液與淋巴散佈全身,它發現血液不是友善的媒介,於是轉到組織內,建立起感染的殖民地。螺旋休在初期階段就到達腦部。

發燒和出疹子(第二期梅毒)

全身性的感染,發燒、出疹子(見圖),以及下疳出現後五到十二個星期極度抑鬱不舒服。發燒可能輕微,也可能嚴重,持續性或是忽輕忽重。出疹子可能不太明顯,自己都沒注意;也可能佈滿全身,包括手掌和腳底。疹子為銅色,不痛不癢,看起來像麻疹。在口腔喉嚨或是嘴唇上出現斑點,會分泌出粘液,充滿傳染性的螺旋體。頭髮成束脫落的話,可能造成斑點狀禿頭(禿頭症)。

這時候,梅毒患者可能覺得骨頭和關節疼痛、沒有食慾、失眠、喉嚨痛、腸胃痛、頭痛,每天晚上同一時段發作,早上就消失。一隻眼睛出現虹膜炎,然後是另一隻眼睛,這是視力惡化的徵兆。哈欽森指出,面板、眼睛、骨頭、關節和神經系統,同時受到影響,“實際上,身體的所有組織都會受到摧殘”。'2'第二期感染可能幾個星期,或者持續長達六個月。初期梅毒模仿其他發燒疾病,如瘧疾、斑疹傷寒或是傷寒。

第二期初期:隱藏的梅毒──侵入身體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虐愛:強寵公主

大刀闊斧

傾心凰女

1

梁蕭升官記

可否出離

犯罪偵探決定拯救世界

尤絨

小蘑菇

一十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