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謎,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肯定的……眾所皆知,那些無法自制的西班牙人,在這島上沒有守貞而感染。”'13'
反對梅毒源自美洲的人則認為,如果船上有船員腐爛化膿的狀況,航行日誌一定會記載。征服伊斯帕尼奧拉的歐洲人,應該跟查理八世在那不勒斯的歐洲士兵一樣,極易染上這種病,但是,航行日誌上沒有提到從新大陸回來的水手在船上有腐爛發臭的症狀。費爾南多關於伊斯帕尼奧拉梅毒患者水手的報告,沒有提到悲慘的症狀。赫南·科提斯(Hern噉 Cort巗)可能得過梅毒'14',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建立者佩德羅·孟多沙(Pedro de Mendoza)也是,他們都不像歐洲早期的患者那樣出現醜陋的症狀。事實上,迪亞茲只是敘述:“西班牙人以前從來沒有遭遇這種疾病,所以當他們感受到這種痛苦和其他症狀,就認為是海上航行疲勞所造成的。”'15'查理八世的軍隊體驗到這種可怕的、逐漸消失體力甚至致命的梅毒症狀,卻沒有人認為這只是白天工作太辛勞所造成的。
哥倫布和他的水手沒有出現膿瘡的現象,是不是這種傳染病在初期階段有另外一種毒性更強的變種?這種疾病最初在歐洲出現時是什麼樣子,有些人會提出疑問,如果這種藉由性交傳染的病原體會造成全身惡臭腐爛,怎麼可能傳播如此快速?何況如果1495年那不勒斯爆發大流行之前,梅毒就已在歐洲存在好幾個世紀,為什麼以前沒有流行過?19世紀梅毒專家喬納森·哈欽森(Jonathan Hutchinson)和許多專家的結論是,一定是水手碰巧帶回來某些有機體。由於是在探險家回來之後就迅速傳播,很難相信以前就有這種病,只是沒有造成傳染流行。
16世紀的騎士烏爾利奇·赫頓(Ulrich von Hutten)(曾經得過梅毒),是荷蘭人類學者伊拉斯莫斯(Erasmus)(也得過梅毒'16')的朋友,他指出,這種新疾病出現面板的症狀只有七年,之後傳播的速度減慢,而且變得隱伏不明顯。那些堅持梅毒早就存在於歐洲的人認為,梅毒的病原體本來是比較無害的密螺旋體,忽然突變成致命的性病媒介,幾年後又突變得毒性較弱。反對這種說法的人嘲笑說,這種說變就變的演化不適用於密螺旋體。'17'
埃利斯·赫德森(Ellis )是研究密螺旋體的學者,他認為可能有不只一種梅毒:“病毒品種本來就易變不穩定,很容易因環境而轉換和改變。”'18'1913年,紐約洛克菲勒研究機構的野口英世(Hideyo Noguchi)首先在梅毒末期患者的腦中發現螺旋體,他聲稱已經分離出可能產生各種不同的病原體的蒼白密螺旋體。如果那不勒斯流行時期存在的是一種沒有膿瘡的病原,那麼膿瘡型病原體在七年後還沒有發生突變,那就是比較不成功的病原體。
15世紀費拉拉(Ferrara)的醫學教授尼可洛·里歐尼塞諾(Nicol?Leoniceno),人類學家和醫學哲學的專家,他支援這種觀點。1497年,里歐尼塞諾和一群學者在費拉拉宮殿,就可怕的“法國人病”進行第一次正式討論。'19'他的評論特別有價值,因為他們是根據那不勒斯死者的解剖報告。里歐尼塞諾從這些驗屍報告發現兩種互不關聯的疾病,一種在外表出現膿瘡的現象,一種是關節和神經疼痛但是沒有外在症狀。解剖沒有外在損傷的患者,發現內部有膿瘡,里歐尼塞諾說這種情況所受的痛苦更大。
里歐尼塞諾的書面記錄提出並解答兩個問題:為什麼膿瘡最早出現在生殖器?為什麼有些患者比其他人遭受更多的痛苦?里歐尼塞諾相信體液(bodily humors)理論,他發現生殖器比較容易化膿是因為天生比較溼熱。他認為這種病是經由性交傳染,因為交合時會產生額外的熱能。當然,他並不知道原因在於病原體。里歐尼塞諾回答第二個問題則說,雖然“法國人病”是一種通稱,其實有許多變種。
美洲的復仇(3)
1495年,在那不勒斯性活動相當放縱,入侵軍隊(伴隨著幾百名妓女)和迅速投降的居民一起尋歡作樂。各國的軍隊加上迅速擴張的商業,帶來各種新舊疾病。赫德森列出當時猖獗的疾病:肺炎、腦膜炎、天花、麻風、斑疹傷寒和傷寒症,“這些疾病都可能碰巧和梅毒一起發生。”'20'我們還可以再加上麻疹、痢疾和流行性感冒,而且當時沒有抗生素對付這些病原體。赫德森認為早期疾病難以理解的毒性,可能是1495年那不勒斯許多病原體互相影響所造成的。他認為梅毒在經歷短暫的初始階段之後並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