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劍飛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自從有了哲學家,浪劍飛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歸罪於耶穌,那是不公道的。他確實曾努力使上帝的國度為所有的人開放,給人類的靈魂進行一次大清洗。他的登山寶訓的大部分話語都表明,耶穌主張寬容而不主張為了宗教的學說去進行無情的鬥爭,例如:“你們願意別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應怎樣待別人。”在基督教世界裡愛人的觀點在強權面前無法貫徹,只要看一下人的天性,也就不必奇怪了。而且,即使是救世主,也不是萬能的。
奧古斯丁:噢,你這顆不安的心!
生平
聖奧古斯丁青年時期是一個荒唐少年,在迦太基學習詭辯術時,曾帶領一批大學生四處遊蕩,自稱為“顛覆者”。他雖然沒有參加他們的夜間搶劫,但卻是一個活躍的色狼。即使在米蘭擔任教授時,他仍然熱衷於放蕩的愛情生活。到了33歲,他接受了洗禮,以後就徹底改變了一切。他在非洲沙漠裡建立了一座非正式的修道院,準備在那裡研究神學和哲學問題。但平靜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很久。當鄰近希波城準備選出一名主教助理時,由於選舉委員會議中有人認識奧古斯丁,隨即他就被賦予了這個職務…… 違揹他的意願。後來他甚至被任命為主教,並主要利用這個職務去進行他的研究工作。當汪達爾人兵臨希波城下時,他以76歲高齡離開了人世。
朋友
奧古斯丁年輕時共同走入歧途的夥伴,都是些“假朋友”。一個 “真朋友”是米蘭的主教安布羅斯,他曾使荒唐的奧古斯丁最後接受了洗禮。除此之外,他在那個時代最為突出的,就是堅持獨立的思想,從未因為自己的前程,接受過友善人物的恩賜擔任過任何職務,擔任主教是違揹他的意願的。
敵人
與其他一些教會代表人物不同,奧古斯丁從未有過慾望,去制裁或燒死有其他信仰的人。他的注意力主要關注存在於每個人內心的,也包括奧古斯丁內心的魔障和下意識力量:“多麼可怕的秘密,我的上帝,多麼深沉、無際的汙物!這就是靈魂,這就是我自己!”
女人
奧古斯丁在接受洗禮之前,一直過著不穩定的生活。他在米蘭擔任教授期間,和一個情婦在一起生活。在與這個情婦有了一個兒子以後,他卻產生了疑慮。他的情婦,後來是知名的聖女莫妮卡,卻體諒他的顧慮,默默地離開了他。後來,奧古斯丁決定娶出身高貴家庭的姑娘為妻,但婚期一拖再拖,他乾脆又找了一個情婦。真是個該死的東西,這個奧古斯丁,直到接受洗禮以後,這一切才得以終止。
思想體系
奧古斯丁堅信,只有觀察自己才能找到真理:“不要脫離開你自己;要在你自己身上反省;因為在人的內部駐守著真理。”那麼,我們在進入內心旅行時能夠發現什麼呢?首先,奧古斯丁根據自身的體驗,是“一顆不安的心”,被茫然和渴望所追逐。但這顆心最終想找到安靜。那麼如何才能找到呢?我們應該離開我們精神上的侷限性,“去尋找一個動因,它不與人的內在力量等同,而是一種具有自身權威、超常和有責任感的機制,一種不返回我們自我的聲音:真理。”而這個真理有一個名字,它就是上帝。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並不如此。因為奧古斯丁用這個體系否定了一切試圖把真理說成是人的精神產物的哲學觀點。他認為,真理出現在我們的思維終結時。因此我們只能對其保持順從,只能去相信它。所以,對奧古斯丁來說,信仰必然比知識和認知具有更高的真理內涵。
奧古斯丁的特色
我們知道奧古斯丁,是在他成為“聖徒”的時候。他成為哲學家和神學家之前,卻是一個充滿慾望的無所作為的人。這兩者之間的對立,使奧古斯丁具有了無窮的魅力和影響。他不是一個避世的隱士或苦行僧,而是一個熱愛和享受過荒唐生活,然後又認識到其毫無意義的人。命運使奧古斯丁成了“我們中的一員”,這就使他更為可信,而不像那些憂心忡忡的神職人員,把一切自然的生活樂趣都看成是不道德的放蕩行為。
給我們今天帶來了什麼?
如果我們把這個對上帝搖擺不定的基督徒拋開,那麼,奧古斯丁就傳授給了我們一個對個性的心理分析方法。據此,真理並不在意識當中,而是隱藏在我們精神的下意識裡。他一再強調,我們的思想和記憶的內容,並不是我們的意識激發出來的,而是另一種存在於意識以外的力量所為。每一個曾經忘記過肯定存在於記憶中的什麼的人,都可以給予證實。不論他如何希望這些東西重新回到他的頭腦中來,但他卻始終做不到。以後,在一個完全另外的情況下,它卻會突然出現,似乎是從虛空中跳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