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劍飛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部分,紅色警戒,浪劍飛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將軍,我建議把伯明翰的陸軍第4裝甲師向庫爾曼調動,一旦蘇軍突破了加拿大第5師的防線,而空降部隊又無法阻止住敵人的進攻時,即可投入戰鬥。從目前的情報判斷,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應該沒有足夠的裝甲力量可以投入到進攻當中。”
布隆伯格想了想,點點頭說:“也只有這樣了。”他接著補充說,“還有,布魯克,你馬上擬定一個撤退計劃,萬一形勢逆轉,陸軍第3集團軍和國民警衛隊第6集團軍都必須完好地回到田納西北岸。”老將軍刻意強調“完好”一詞。
“那我們是不是做好放棄伯明翰、蒙哥馬利和亞特蘭大等城市的準備?”
“是的。我們要做好準備,但我們必須盡力避免這種準備付儲行動。”
“是,將軍。”
實在有點可笑,葉戈羅夫帶領的這幫逃兵為了活命而狗急跳牆向加拿大軍隊拼命,並引來了兄弟部隊的救援,這一連串的意外戰鬥反倒令珍惜兵力的布隆伯格等美軍指揮官誤以為紅軍大規模反攻的到來。也許剛才親臨司令部的卡維利將軍那一翻話讓大家倍感壓力,從而使每個問題都受到高度重視,並進而被誇大了其嚴重性。
其實,特里利瑟爾雖然命令整個第20集團軍進入臨戰狀態,但他根本沒想要借阿迪遜之機向對手發動新一輪的大規模反攻,確切地說,他根本沒有實力發動師一級以上的反攻,僅僅是想救助可憐的第113裝甲師的殘部。
阿迪遜此時正被激烈的槍聲的爆炸聲籠罩著,居民早已逃離的小鎮被炮火無情且猛烈地破壞,玻璃碎片、木屑瓦礫夾雜在高速的子彈和彈片中四處橫飛。
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但加拿大軍隊沒有後援,官兵死傷慘重後抵抗也逐漸停止。最終四面圍攻過來的蘇聯部隊終於在鎮中心匯合了,一面佈滿彈孔的紅旗插上了最高的樓房上。
葉戈羅夫上校興奮地擁抱了率兵前來接應的700團三營營長布拉姆?摩拉迪諾維奇?揚克斯基少校。
“揚克斯基同志,太謝謝您了。”葉戈羅夫緊握著對方雙手激動地說。這兩天來一直在美軍的眼鼻底下提心吊膽,現在迴歸紅軍,感動與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上校同志,歡迎你們的歸來。這一路走路回來可真苦了你們坦克兵兄弟了啊。”揚克斯基熱情地說,“我接到命令,美國佬現在出動重兵,正向這邊撲過來。請您帶上同志們向後方轉移。新的戰鬥很快就要打響了。”
美國陸軍的大部隊正向阿迪遜這個只有幾百人口的袖珍小鎮聚集過來。
第四十四節 丟城將軍
揚克斯基少校說的一點也沒錯。
上午九時,美國人發起了進攻,陸軍第7裝甲師第42團的兩個營的坦克和機械化步兵總算透過了41號鄉村公路,從南邊向阿迪遜的紅軍殺來。轟隆作響的M60坦克藉著步兵的掩護滾滾壓上來,一時間,剛被戰火蹂躪過的小鎮再次陷入火與血的劫難中。
但是現在優勢又回到盟軍一邊。紅軍第700步兵團三營的一丁點兵力根本不是裝甲部隊的對手。半個小時後,美國空降兵第601團一營也從東邊趕到,蘇聯人不得不放棄陣地向西逃跑。盟軍再一次奪回了阿迪遜。
布隆伯格將軍非常高興,成功地擊退了對手一次反撲,雖然損失了加拿大軍隊一個營,但對手的企圖畢竟遭到了有效遏制。
特利裡瑟爾將軍也很高興,雖然阿迪遜最終還是回到了美國人手裡,但他到底迎回來了第113坦克師剩餘的一千多號坦克兵。
雙方在阿拉巴馬的大規模戰鬥也就此作罷。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基本無力再發動團一級以上的反攻。而美國和加拿大盟軍則出於儲存實力的長遠考慮,也沒有利用對手虛弱之機大舉進攻。前兩日排山倒海的裝甲突擊戰現在已經讓位於小規模的襲擾。
就在阿拉巴馬的戰線趨於平靜的時候,美國大陸的腹地,紅軍新一輪的進攻**再次激起。
高加索方面軍不顧連續作戰的疲勞,一舉推進了一百多公里,攻陷了堪薩斯城西面的託皮卡(Topeka)。廣袤的中央大平原,無疑為全機械化的紅軍坦克叢集提供了極好的表演舞臺,兵力嚴重不足的美軍根本無力阻擋決堤洪水般的紅軍坦克集團。
遠東第三方面軍的前鋒在8月29號這一天進佔了堪薩斯城東南郊的哈里遜維爾(Harrisonville),另一支先頭部隊則與烏克蘭第一方面軍會師于傑佛遜城(JaffersonCity)。從27日到今天29日,僅僅兩天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