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855章 范文程寧完我馬國柱,崇禎盛世,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日軍情,無大無小,皆以漢人為奇貨,是勢之必欲深入也。即欲深入,汗當先為籌算,決志無移,切不可草草,以致臨期躊躕。臣等想,汗提兵到此,各相警戒,我兵一入,若得與漢人遇而大創之,是為厚幸,若退守各城,近邊村屯,地薄民窮,凡我兵馬,無益有損。夫既無所獲,勢必從原路出境,是與蒙古無異,而名利兩失矣。果欲內入,當直抵北京,訊其和否,蚤為決斷,由山海拆毀水門而歸,以壯軍威,以示無敵於天下。若計所入之關,無如雁門為便,既無沮滯,又居民富庶,可資飽騰。
汗如必欲深入,又恐無隙可乘,徒敗聲名耳,臣等於不得已之中,有兩計焉,一計近於正大光明,一計近於吹毛求疵。所為正大光明之計者,當諭經過城池,明言插漢兒汗遠遁,百姓盡為我有,因途遙徒步難行,特來與爾主講和,並借爾地方牲畜。所謂吹毛求疵之計者,當寫書與近邊官員,令彼轉為講和,勒限日期。(明官必耽延),彼時乘隙而入,惟我所欲為矣。入則利在深入,不入則就此回兵,庶為上策,勿徒勞兵卒也。“
從這份奏疏,可以看出范文程在兩個方面的弱點。其一,此時範的文學修養欠佳,表述水平不太高明。這份奏疏是寧完我、范文程、馬國柱三人合奏,寧完我是遼陽人,天命年間被俘為奴,天聰三年以“通文史”被皇太極召入文館辦事,授為參將。馬國柱原系明朝生員,進入文館後於天聰八年考中舉人。此疏雖未註明由誰執筆撰寫,但既系三人“公疏”同奏,把它作為反映文程之水平的材料,還是不會錯的。
此疏的文字相當粗糙,毫無文采,有的句子使人難解其意,把它與乾隆初撰修的《清太宗實錄》所記的這一奏疏相比,便可不言而喻了。比如,原疏一開始稱:“汗昨命臣等思想目前事宜,臣等雖愚魯,敢不具管見以聞。”“思想”兩字,恐非當時高人雅士習用之詞,既愚又魯,還加“管見”兩字,也太累贅囉嗦。乾隆修之實錄將其潤色為:“皇上昨命臣等籌度目前事宜,臣等雖愚,敢不竭所知以聞。”(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