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772章 楊鶴用計謀,崇禎盛世,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樓。關城不僅與內長城相連,而且在城北還修築了一條長達二十公里的邊牆。寧武距鳳凰山之北,傳說由鳳凰所變,故有“鳳凰城”之稱,遇敵侵犯可神奇地飛走。但見城池猶如鳳身,城北華蓋山護城墩酷似鳳首,東西延伸的兩堡儼然鳳翅,南城之迎薰樓,正如高翹的鳳尾。雄居城中的鼓樓,堪稱鳳凰的心臟,使人產生美妙的聯想。萬曆末年,增高城牆,加以磚包,關城更為堅固雄壯。
當時為了抵禦蒙古的進攻,在北方不斷設險置關、修築防線,形成了外邊與內邊。而內邊者,就是指起山西偏關縣,經神池、寧武、代縣、朔縣、河北蔚縣等地,抵河北延慶縣的內線長城,蜿蜒1000多公里。在這條防線上,創關設堡,駐守軍隊。在河北境內者,沿線設紫荊、倒馬、居庸三關,稱為內三關。在山西境內,設偏頭、寧武、雁門三關,稱為外三關。外三關之中,偏頭為極邊,雁門為衝要,而寧武介二關之中,控扼內邊之首,形勢尤為重要。故《邊防考》上說:“以重兵駐此,東可以衛雁門,西可以援偏關,北可以應雲朔,蓋地利得勢。”
孫傳庭和曹文詔在寧武關和雁門關止步不前,一方面是因為要抗拒反民大軍,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得不到民心的支援,加上朝廷沒有那麼多的糧草招撫難民,他們兩個人舉步維艱!
而距離雁門關差不多距離的大同城駐防的秦良玉則在三日後才抵達了雁門關,從孫傳庭,秦良玉和楊鶴三人對待檢荀樓召集這次戰前會議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三人對這次圍剿反民大軍的態度。
崇禎皇帝朱由檢已經在兩日前就收到了楊鶴的回書了,在親自去迎接秦良玉到來的時候,當即道,“秦將軍,你怎麼看楊鶴的回書?”
秦良玉哼了一聲,雖然是五十多歲快六十歲的年紀,依然是心如烈火!“他楊鶴是什麼東西?我秦良玉可以來,他不可以來?憑什麼要我們去他的偏門關?身為三邊總督,他這個時候最應該在的地方就是太原城,如果他現在在太原城中,我說什麼也要去的!”
秦良玉發脾氣是有道理的,雖然是快六十歲的人了,雖然資歷肯定是不如楊鶴,但是秦良玉有發脾氣的資本!(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