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774章 害怕了,崇禎盛世,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當明末農民起義的風暴席捲陝、晉大地時,寧武關又成為抵禦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北上的堡壘。公元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稱王后,隨即率大軍北渡黃河,取道山西進行北伐。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便攻佔了太原。當向北攻克雁門關準備攻擊大同時,發現明軍在寧武關聚集了大批軍隊,有側擊起義軍的企圖。當時李自成由於曾經在羅城吃過周遇吉的敗仗,認為他是一塊硬骨頭,是有些害怕的。所以準備放棄攻打寧武關,繞城而走,直取大同,儘快攻擊北京皇城,然後再攻擊無援的寧武。後來在軍師的勸說下,以及寧武關在
三關中相互策應的重要位置,李自又返身南下,奮戰七晝夜以慘重的代價擊敗鎮守雁門關的三關總兵周遇吉,為奪取北京掃清了障礙。如今在寧武恢河東岸,仍有周遇吉之墓,為磚石所築。這一戰整整打了七個晝夜,起義軍經血戰最終破城全殲了守關的明軍,但打的卻十分艱苦。這一戰也充分見證了寧武關的險要和堅固。也正是因為這一戰,卻堅定了崇禎誓不南遷的決心。他認為憑藉層層險關足可窒礙起義軍的攻勢,可從容等待各路勤王之師的到來。但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寧武大戰之後,大同、宣化、居庸關的三處守軍,以及調去的援軍,竟然全部不戰而降。層層險關要塞全成了擺設,致使起義軍一路長驅直入,迅速包圍了北京城。在那場勢如破竹的農民起義中,農民軍在寧武竟然苦戰七晝夜,付出了慘重代價,以至於到處開倉放糧的李自成一怒之下火燒寧武關,說明了寧武關的堅固與險要,如此慘烈的戰爭也說明了寧武關在軍事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作用,寧武關也因此聞名天下。寧武關見證明王朝的衰敗,其實某種程度上不也說明:真正的關口不在外形,而更在人心。
崇禎皇帝朱由檢開始覺得焦躁不安起來,開始擔心自己的安全起來,在心態得到了調整之後,他此時的害怕,跟剛才的害怕,其實已經有了很大的分別,剛才他是怕將來怎麼死,現在,他是在害怕眼前會怎麼樣去死,楊鶴是他害怕的一個源頭!
有時候,人知道害怕,比不知道害怕,還要好的多!(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