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部分,開放你的人生,瘋狂熱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生活中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知道世界並不總是一帆風順。”

當然,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危機感是一種心理狀態,其存在不一定是事實的逆境和困境。

身處逆境和困境,危機迫在眉睫,自然,只有失明失聰的人,才會沒有危機感。可是,聰明的個人,聰明的企業家,聰明的政府,都善於在順境和逆境下勇敢面對危機感,保持憂患意識,使自己依然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所謂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有備無患就是這個道理。

第4章 富有膽略(11)

王波明的生存危機

又如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中國證券市場的建立者之一、財訊集團的董事長王波明曾在北京農藥二廠一個燒鹼車間當過工人,因為遭遇“文化大革命”,連初中都沒有讀過。

當時農藥廠到處都是刺鼻難聞的毒氣。有一次,車間管道出口下面4個工人清淤泥時中毒。王波明衝過去救人,被一位戴著防毒面具的技術員拉住,讓他回去戴防毒面具。結果等王波明回來,那4個人已經當場死亡,先下去救人的幾個技術員也因為防毒面具飽和中毒死亡,拉王波明回去戴防毒面具的技術員變成了植物人。一瞬之間,王波明跟死神擦了下肩膀。從那以後很長一段時間,王波明騎著腳踏車上班的路上都在想:今天不知道還能不能活著回去?

正是這種最原始的生存危機感給了王波明前所未有的決心——他必須改變現狀。隨後,王波明以超出常人的努力自學英語,然後由此進入北京食品研究所做翻譯。1977年恢復高考,只有小學四年級水平的王波明報名參加高考並被錄取,他後來還留學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完全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另外,我還在研究中發現:幾乎所有具有冒險精神和開放意識的創業型領袖人物,就算創業的艱難已經時過境遷,此時身處順境,心底依然有著很強烈的危機憂患意識,並且因為這種危機意識,能夠更好地保持繼續奮鬥的激情。

微軟的比爾·蓋茨總是感到緊迫的危機感存在:“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

海爾的張瑞敏總是感覺:“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聯想的柳傳志總是認為:“你一打盹,對手的機會就來了。”

巨人企業的史玉柱曾有過失敗經歷,並且跌得很慘。東山再起的史玉柱曾向外界透露:他現在每一天都提醒自己也###天就會破產,甚至巨人企業的“股價每漲一點,壓力就大一點”。結果,現在巨人的成功比過去更牢固。

李彥宏也經常強調:“如果我們做得不夠好,就有可能陷入很被動的地步。所以,我一直跟員工講,百度離破產只有30天。別看我們現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這個公司就完了。這個市場變化非常快,之所以大家看好這個市場,就是因為它的成長速度非常高;成長也是變化的一種,如果你不能及時把握市場需求的變化,就會被淘汰掉。”

先後建立過亞信公司、中國寬頻產業基金,擔任過網通總裁的田溯寧,也一直認為:“管理一個企業,你一定要天天想到危險。企業成長的過程,就像是學滑雪一樣,稍不小心就會摔進萬丈深淵。只有憂慮者才能倖存。清醒的頭腦是最起碼的,天天想危機,危機就在明天,危機可能幾個小時內就會發生,才能儘量地避開危險。”

這些身經百戰的創業家們都深知個人和企業缺少危機感的後果:員工如果沒有危機感,就會回到得過且過、缺乏效率的大鍋飯時代;企業如果沒有一點危機感,就會像龜兔賽跑中的兔子,一旦看不到烏龜的影子,便躺在以往的業績上面睡大覺。在瞬息萬變的市場,這正是最大的危機。

任正非的危機管理哲學

1988年,任正非和6個夥伴揣著2萬元,把華為安置在深圳南山區一個不知名的小角落,進行了人生當中第一次冒險。他後來在自己的文章《我的父親母親》中回憶說:“(從部隊)走入地方後,不適應商品經濟,也無駕馭它的能力,一開始我在一個電子公司當經理,栽過跟斗,被人騙過。後來也是無處可以就業,才被迫建立華為。”

華為開始只是一個小小的代理商,在代理業務露出下滑跡象時,任正非毅然決定將賺取的錢投到該行業的自主研發上,冒險的結果是勢不可擋。也許是因為過去每次都能在危機中爆發出驚人能量,在電信業最火暴的時刻,任正非寫下了《華為的冬天》:“現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經不遠了,我們在春天與夏天要念著冬天的問題。我們可否抽一些時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元鎮魔人

柒號小刀

玉姐

超氣小仙女

正宮極惡

絕對601

第七空間

雨霖鈴

小心惡公子

換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