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減法生活,攝氏0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被灌輸“更多就是更好”的觀念。我們把食物做成超級大號;我們買兩個合起來相當於一個原價的特價品,而不是以半價買一樣東西。然而,對許多人來說,這種現象不但沒有帶來幸福和心靈的平靜,反而使我們壓力倍增,並且讓我們與我們的家庭、伴侶和我們的夢想漸行漸遠。
當然,有些東西的確能改善你的生活。這是一定的。誰會反對擁有一棟舒服的房子和一輛好車?可是你該在哪裡設定自己的界線呢?你知道,美國一般新房子的大小,在最近30年已增長了50%嗎?而在這段時間中,一般家庭的人口數卻已逐漸下降。有了更大的空間後,人們便急於在其中裝入更多的東西。不幸的是,更多的東西未必能保證帶來更大的幸福。而當幸福並未如預期來到時,你就買更多的東西,以為這就是問題的答案。但這些東西並不會讓你更接近你想要過的生活,反而成為一個障礙。
我們不斷購買的,是我們的幸福嗎?
性別的差異影響我們花錢的方式。男人傾向於購買科技產品(電腦、電視)和運動用品,而女性則比較偏愛雜誌、化妝品、衣服,以及看起來可愛的小東西。
買東西本身沒什麼錯——有些產品的確具有教育性或娛樂性,但買太多就是你的錯。貪便宜買化妝品,卻發現囤到過期;一衝動買了件衣服,卻發現衣櫃裡有一件差不多的衣服。在每年年終時,你檢視過你花的錢為你買到的是什麼嗎?是一個裝備了有價值和有用物品的家,還是隻是更多的雜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