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碩迷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9章 雙更(上),這一定不是我寫的文,撲碩迷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九十九章雙更
短雙奇兵器,又名峨嵋針,稱峨嵋對刺或雙鋒撾。最早始見招式動作
兩腳以腳跟為軸,右轉180度呈右地盤步,右手持刺手腕翻轉橫裹,隨身體下勢束身向下摸扎。
5、猛虎撲羊(進步平扎)
戴氏心意峨嵋刺
右腳向前寸步,隨之展身,左腳向前過步邁進一步呈虎步,同時,右手持刺向前平扎。左手護於右手腕處(圖11)。
6、烏龍擺尾(踐步絞甩)
左腳向左後方退一步,右腳抬起置於左膝內側,帶車輪形像呈左獨立步束身,同時,右手持向左側絞甩(圖12)。
7、順水推舟(虎步推下扎)
右腳向右前方踩出呈右虎步,同時,右手持刺由左肩向下向前推,隨展身下扎。
8、虹鈴暗法(左寸步劈)
右腳向左側方寸步,丹田回扣束身,隨之展身,右手持刺手腕翻,手心朝上,向左下方劈。
9、轤轆斜肩(右擺步砍)
右腳向右側方擺步,丹田回扣束身隨之展身,右手持刺手腕翻轉,手心向下向右下方砍。
10、靈蛇出洞(轉身平扎)
右腳前向寸步,以腳跟為軸,身體左轉180度束身,右手持刺收回右腰側,同時,左腳置於右腳前虛靈步,上動不停,左腳向前方踩出呈虎步,右手持刺隨展身向前平扎,左手護於右手腕。
11、金猴扎勢(蛇形柔進左劈扎)
左腳向左前方邁進一大步,右腳隨之跟進,同時,右手持刺向對方左胸部劈扎,左手護於右手腕。
12、金猴獻勢(蛇形柔進右砍扎)
右腳向右前方邁進一大步,左腳隨之跟進一步,同時,右手持刺向對方右胸部砍扎,左手拉於右手背外側(圖19)。
13、黑熊出洞(虎步撩劈扎)
左腳向左前方邁進一大步,呈虎步,右手持刺向左下方撩劈扎,左手護於右手腕。
14、坐馬觀花(左坐馬勢絞下扎)
右腳向前橫跨一步呈馬步,身體左轉90度,下蹲,右手持刺手腕翻轉下扎,左手護於右手背。
15、定海神針(坐馬勢通天扎)
步型不變,雙手持刺手腕翻轉刺尖朝上,丹田抖勁,向上扎。於《清稗類鈔》:“宣統辛亥年,拳師戴綿唐、李勤波、李春如三人表演的武術專案中有‘峨嵋針’,即今之峨嵋刺。”
此械一般外形長約一尺(長短也可因人而異),兩頭細而扁平呈菱形尖刀銳刺。形如槍頭;另根據鍛造形式的不同,又可分為三稜峨嵋刺、六稜梅花峨嵋刺等;中間粗,正中有一圓孔,上鉚一鐵釘,釘子可在孔中靈活轉動,釘串連一套指圓環。16、坐馬觀花(右坐馬勢絞下扎)
右腳以腳跟為軸向右轉180度,左腳向前橫跨一步呈馬步,身體下蹲,右手持刺先外旋再內旋手腕翻轉下扎,左手護於右手背(圖23)。
左腳向左側方寸步,丹田回扣束身,隨之展身,右手持刺手腕翻轉,手心朝上向左下方劈。
21、轤轆斜肩(右擺步砍)
左腳向右側方擺步,丹田回扣束身,隨之展身,右手持刺手腕翻轉,手心向下向右下方砍。
22、烏龍轉柱
左腳向左後方退一步,右腳提膝抬起置於左膝內側,帶車輪形像呈獨立步束身,同
戴氏心意峨嵋刺
時,右手持刺從左腋下向左側平扎,左手停於右腮處,頭扭向左側平視刺尖。
23江水排岸(拗步摸押扎)
身體右轉90度,右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持刺從左腋下向上再向下摸押至丹田處,隨展身向前扎出抖勁,左手護於右手腕處。
24、虹鈴暗法(寸步砍扎)
右腳向右側方寸步,丹田回扣束身,隨之展身,右手持剌手腕翻轉,手心向下向右下方砍扎。
25、轤轆斜肩(擺步劈扎)
右腳向左側方擺步,丹田回扣束身,隨之展身,右手持刺手腕翻,手心朝上向左下方劈扎,左手護於右手腕(圖33)。
26、車輪入定(車輪步摸押扎)
右腳抬起稍微離地左轉180度,下踩重心移於右腿,同時,左腳提膝抬起置於右膝內側,同時,右手持刺於胸前,左手護於右手腕。上動微停,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隨之展身,丹田抖勁,右手持刺由胸前摸押,向前點選,左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