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碩迷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章 出手相助?,這一定不是我寫的文,撲碩迷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二十六章出手相助?
哥特(也稱歌特)(goth)包含多種意思,主要有:1、哥特人的,哥特族的(指曾入侵羅馬帝國的一支日耳曼民族);2、哥特式建築的(12至16世紀流行於西歐的建築風格,以尖拱﹑ 拱頂﹑ 細長柱等為特點);3、哥特派的,哥特風格的(18世紀的一種文學風格,通常描述有神秘或恐怖氣氛的愛情故事);4、指字型,哥特字型的;5、指顏色,紅與黑哥特(gothic)這個特定的詞彙原先的意思是西歐的日耳曼部族。在18世紀到19世紀的建築文化與書寫層面,所謂“哥特復興”(gothic revival)將中古世紀的陰暗情調從歷史脈絡的墓穴中挖掘出來。
哥特皮具始終將奢華尊貴的稀有皮具材質和歷史悠久的手工技藝相結合,融合法國香榭麗舍的時尚風化,羅馬的比薩斜塔下的風華,設計精美、品質更是精益求精,盡展高雅別緻的風格。哥特gothique,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尊貴的歐洲風格與中國的含蓄、典雅以及簡約而富有的內在文化融合在一起,它不僅僅是一個品牌,更是一種文化內涵,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同樣也是對尊貴態度的一種詮釋。哥特人最早是日耳曼部落的一支,從公元一世紀開始,羅馬人就已經知道他們居住在多瑙河的邊界地區。當匈奴人從中亞往西邊遷移時,哥特人因為受到壓力而從該地區撒離。他們向西遷徙到歐洲,並越過多瑙河以逃離迎面而來的遊牧部落。自羅馬衰落之後,中古早期的哥特人就與其他蠻族爭奪西羅馬帝國留下來的土地。
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哥特人來自波羅的海的哥得蘭島(瑞典語:gotland,又譯哥特蘭島,意即哥特人的土地,今屬瑞典),當他們南渡至中歐時分裂為兩個群體。西哥特人在公元第二世紀時,定居於今天的羅馬尼亞;東哥特人繼續往東遷移到黑海的西北岸。在376年,西哥特人在匈奴人的壓迫下,從今天的羅馬尼亞南渡多瑙河。合計男子與婦孺的人數約有六萬人。他們打敗來自君士坦丁堡的羅馬軍隊,一度定居在多瑙河南岸,然後向義大利挺進。409年時,西哥特人在國王阿拉烈的領導下劫掠羅馬城,然後往北遷徙到高盧。羅馬人只好讓出西南部的高盧,其勢力最後擴充套件到今天的整個西班牙。
東哥特人在匈奴人的統治下撤離,跟隨同族人(西哥特人)曾走過的路線,於公元五世紀後期進入義大利。這項入侵行動乃受到東羅馬帝國的慫恿,因為東羅馬帝國想藉此消耗這些族群的力量,然後以總督的身份去統治義大利。在狄奧多里克(今天瑞士和巴爾幹地區的國王)的指使下,哥特人在488年進入義大利,並在493年完全征服她。
在526年狄奧多里剋死後,王國並沒有維持多久。拜占庭以爭取王位繼承為藉口於536年派出由貝利沙魯斯將軍指揮的軍隊到義大利。拜占庭希望重奪義大利,並恢復古羅馬帝國在西方的領土。戰爭一直持續,加上瘟疫和饑荒,鄉間地區遭到嚴重破壞。在552年,東哥特人終於在義大利戰敗。在公元第六世紀的後期,當義大利被新來的蠻族倫巴底人入侵後,東哥特人就被消滅,倖免於難者崩散為小群體。
西哥特人在西班牙的王國就維持得比較久。在公元五世紀後期,法蘭克的克洛維把西哥特人從法國本土驅趕到比利牛斯山以外的地區。隨著克洛維去世,其王國也出現分裂,使西哥特人暫時得以喘息。711年,新的威脅來自南方。伊斯蘭教的軍隊從北非渡海而來,僅用了四年的時間就把最後一個哥特王國消滅。
3相關影響編輯
歷史上,哥特人是一直以狂暴的作風著稱於歐洲,如果不是匈奴人的入侵,他們甚至有可能攻佔整個羅馬帝國。強悍的匈奴人從東方遷移而來,攻擊了許多位處東歐的民族,諸多民族之一的哥特人,也就是在此時被迫開始西遷。為了躲避匈奴人的進攻,哥特人的居住區域不斷地向西移動,逐漸遠離了自己的故鄉。在匈奴人來到前,哥特人原本擁有引以為榮的強大力量,從陸地或是水面,無人能抵擋他們的攻勢。
哥特人是史上首批能夠劫掠羅馬城的武力,光憑這點便令後世難忘;而古代世界的秩序也因而開始在歐洲瓦解。他們很欣賞羅馬城並企圖加以維護,讓許多羅馬文化得以留存下來。例如,現代的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羅馬尼亞的語言都是起源自拉丁語,然後受到這些地區的居民影響而形成這些國家的語言,情況與日耳曼語在英格蘭流傳下來類似。
特別註釋:現在所說的哥特族,大多屬於朋克——後朋克——哥特,與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