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水三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皇帝、文臣和太監,擊水三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儘管韓信遭受兔死狗烹的命運,但高祖釋放了勸韓信造反的蒯通。蒯通在他面前自辨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也。蹠之狗吠堯,堯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漢高祖有這番度量,沒把功臣都殺完或者全部剝奪權力,所以他死後,諸呂為亂,周勃和陳平才能誅殺諸呂安定漢室。

到了朱元璋,乾脆廢除宰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權力是收回來了,可一旦碰到皇帝昏庸,大權必然被宦官蠶食。所以黃宗羲感嘆道:“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

做皇帝的不是不知道權力集中於一人會帶來弊病,但他沒辦法信任大臣們,不得不如此。用錢穆的話來說,中國歷史上的政治,“有一些確實是制度,有一些則只能叫做事情或法術”。從漢代到明清,制度的東西越來越少,法術的東西越來越多。二者有什麼區別呢?砍柴不揣簡陋,大膽打個比喻。比如一個國家有總統府,有內閣,有參眾兩院,不論是總統制還是內閣制國家,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如何產生,他們的許可權等等,法律都有明確的規定,大家按著程式來辦事就是尊重製度。如果一個總統不放心總理,自己很隨意地再設一個龐大的辦事機構,把內閣的權力奪過來,這就是法術。清朝比明朝更進一步,不但不設宰相,到後來連內閣六部的權力也削奪了,直接搞一個軍機處這樣的私人秘書機構。

所謂“法術”,就是黃宗羲在《原法》中所說的“非法之法”。皇帝“用一人焉則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則慮其可欺,而又設一事以防其欺”。因為天下人都知道皇家裝寶物的盒子在哪個地方,所以皇帝每天不得不防備這個寶盒是不是被人覬覦被人偷盜,黃宗羲說:“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亂即生於法中,所謂非法之法也。”——因此,像朱元璋這樣的多疑皇帝控制術再嚴密,手下的臣僚再乖巧恭順,也不能保證江山萬年長。

先皇牌位只能偶然用之

明建文二年(1400年)五月,燕王朱棣爭奪其侄兒建文帝皇位的戰爭(史稱“靖難之變”)進入第二個年頭,也是最激烈最關鍵的相持階段。建文帝委任的兵馬大元帥李景隆是個草包,——這個人是朱元璋外甥、朱棣表兄、開國元勳李文忠的兒子,典型一個志大才疏的紈絝子弟,還不如那位紙上談兵的趙括。可由於朱元璋生前要給後世繼位者“拔釘子”,將一個個身經百戰功勞赫赫的武將殺死,以保江山永固,可誰想到造反的是自家兒子,他的長孫建文帝已經找不出一個堪當大任的領軍者,於是乎“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大概也算是報應吧。

李景隆的北伐部隊一敗於北京城下,再敗於德州,只好領著潰兵南下,孤零零留下了一座濟南城,被朱棣親率的部隊包圍成鐵桶一般。濟南的戰略位置實在是太重要的,《明通鑑》中講到:“(燕王)惟自以得濟南足以斷南北道,即不下金陵,畫疆自守,亦足以徐圖江、淮。”當年朱元璋命令徐達、常遇春領軍北伐,也要求他們首先佔領山東,斷掉元大都的左臂。濟南在南北戰爭中的重要位置,到了現代依然如故。

因此朱棣急著要拿下濟南,可守濟南的山東參政鐵鉉是個有勇有謀的忠臣。先是詐降,準備等朱棣進入城門時,放下鐵板砸死他。可天不絕燕王,鐵板放早了,只傷了燕王的馬頭,燕王換了匹馬逃走了。老羞成怒的燕王命令用當時從西洋引進來的“紅夷大炮”轟城,眼看濟南城不保,這鐵鉉想出一個絕妙的法子來,“書高皇帝神牌,懸之城上,燕師不敢擊”。高皇帝是朱元璋的諡號,太祖是他的廟號。後世臣子恭恭敬敬寫他的神位大約如此:“大明太祖高皇帝神位”。

建文帝的人看來,想篡位的朱棣是不折不扣的亂臣賊子。可亂臣造反,也要巧言令色爭“造反有理”的合法性。這燕王造反的理由是建文帝身旁有一幫主張“削藩”、離間皇家骨肉的“奸臣”,如齊泰、黃子澄等人,他要“清君側”,來保衛老爸留下來的萬里江山。建文帝維護自己正統地位打的是爺爺朱元璋的旗號,朱棣造反,打的同樣是老爸朱元璋的旗號。如此,朱棣私下裡可不把死去的老爸當回事。——他本來就不把朱元璋當回事,否則哪能起兵造反。但當眾不能用炮轟老爸的神位呀,大炮一響,他這個“貳臣逆子”的惡名更是坐實了,造反更沒有理論支撐了。

鐵鉉何嘗不知道朱棣的狼子野心,所謂“靖難”、所謂忠於死去的老爸都是用來堵天下人悠悠之口的假招牌。但既然你這騙人的pose擺出來了,我就當成真的對待,看你敢不敢撕破畫皮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甜妻:厲先生的私寵

秋二月

罌粟妖妃

笑傲網路

炮灰npc成了全員白月光

枕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