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水三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部分,皇帝、文臣和太監,擊水三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告老還鄉。

李善長是儒表法裡,《明史·李善長傳》說他,“善長外寬和,內多忮刻(嫉妒刻薄)。參議李飲冰、楊希聖,稍侵善長權,即按其罪奏黜之。與中丞劉基爭法而■(侮辱之意)。基不自安,請告歸”。而劉基比李善長氣度恢宏得多,太祖因事責備丞相李善長,劉基說:“善長勳舊,能調和諸將。”連朱元璋對劉基這番話都感到驚訝,說李善長几次要害你,你怎麼還給他說話?朱元璋準備讓劉基代替李善長為相,劉基力辭。

劉基此舉固然是他知進退,善保身的表現,也是由於他對帝王清醒的認識。天威難測,對帝王來說,賞罰恩怨只是一種帝王術,帝王沒有真正的恩與恨,一切都為了統治的需要。賞一個人未必是好事,罰自己的政敵,對自己並不意味著是一種勝利。劉基能參透這些,而李善長不能,最後自取其禍,以七十七歲高齡被滅族,“遂並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餘人誅之”。——只有他那個駙馬兒子和公主生的兩個孫兒,身上有朱元璋自己的DNA,得以赦免。

李善長參與胡惟庸謀反顯然是欲加之罪。李善長的侄子李存義是胡惟庸的女婿,善長曾經請求免除自己的親戚丁斌的罪過,而丁斌曾經在胡惟庸家供職過。大案總是從大官身邊的人開啟缺口,朱元璋親自審理丁斌,丁斌招供李存義和老丈人胡惟庸一起謀反。大明辦案有種著名的“瓜蔓抄”,皇帝醉翁之意不在小小的丁斌和死老虎李存義,而在大臣李善長,最後如願以償地把第一從龍文臣李善長牽連進去了。

善長被滅族當然是一大冤案,是朱元璋為了剪滅勳臣有計劃的行動。善長死後的第二年,一個小小的五品郎中王國用上書,說了公道話。王國用說,李善長和陛下“出萬死以取天下,勳臣第一”。生是國公,死後會封王,兒子娶了公主,親戚做大官,是人臣中的頂峰,而要圖謀不軌造反,成敗尚未可知。有人說他想輔佐胡惟庸造反,大謬不然,一個人愛自己的兒子肯定甚於愛自己的侄子,善長與胡惟庸,是侄兒結親,與陛下則是親子親女結親。他即使輔佐胡惟庸造反成功,無非封太師國公王而已,男的娶公主女的嫁給王子而已,難道能比今天的富貴更加進一步?而且善長難道不知道天下不能僥倖奪取的嗎?

太祖看完這封上書,竟然沒有怪罪這個大膽的郎中,大概說得他啞口無言。李善長被滅族,固然是朱元璋刻薄寡恩所致,但和李善長參不透帝王心有關,“出萬死以取天下,勳臣第一”正是他的死因,不知道他被殺時,和李斯與兒子一起被綁縛至刑場的心態是否一樣?

千古文人策士夢(3)

和管理百僚的李善長,參與軍機的劉基相比,宋廉作為一代文宗,只是替朱元璋起草文書,教育太子,對江山的威脅應當不如兩人,但朱元璋仍然不放心,害怕他洩漏宮中的秘密。好在宋濂守口如瓶,有一次他與客人飲酒,朱元璋派人秘密偵查,第二天,皇帝問宋濂昨日是否飲酒,客人是誰,用什麼樣的下酒菜。宋濂具實回答,朱元璋笑言真是這麼回事,宋濂沒有說謊。—— 一個大臣連私生活都這樣受到皇帝的關注,這樣的策士富貴以後又何如?宋濂下場也不好,他的長孫被勾連入胡惟庸案,朱元璋準備殺他,馬皇后對朱元璋說,老百姓為子弟請老師,尚且以禮儀對待始終,何況天子。況且宋濂住在家裡,未必知道此事。如此,皇后救了他一命,但宋濂仍然是被髮配到茂州,最後死在四川夔州。

楊度這位曠代逸才,之所以那樣積極地籌安,把袁世凱推上帝位,就是因為他有一個策士夢,想做最先從龍的文臣,最後身敗名裂。我們設想一下,即使袁世凱復闢帝制成功了,楊度這位有功策士,就能順順當當拜相,或得享天年?朱元璋剛當皇帝時,論功行賞,封國公者六人,其中“善長位第一,制詞比之蕭何,褒稱甚至”。這夠皇恩浩蕩的吧。在策士生長的土壤依然豐饒時,自古都沒有幾個策士有好下場,何況時勢異也,帝制已成了國人共同拋棄的罪惡之淵藪,楊度這類策士還做著殘夢,豈非刻舟求劍?

文人,固然做不了英雄,可做策士,風險也是很大的。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兩位袁大人的難題(1)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大明朝發生一件很有戲劇性的小事,一位機靈的官員從嗜血好殺的朱元璋刀下苟全了一條性命。

《明通鑑》是這樣記載的:“丙申,錄囚。上命御史袁凱送皇太子復訊,多有矜減。凱還報,上問:‘朕與太子孰是?’凱頓首曰:‘陛下法之正,東宮心之慈。’上以凱老滑持兩端,惡之。凱懼,佯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那年還好嗎

上網找工作

有道昏君

炒作

安辰一若

散發弄舟

鳳在蒼穹

閃啊閃

撞破殘疾學霸的秘密後

罄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