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為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章 抬參如請佛,你好,1983,隱為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青山忍不住摸摸鼻子,然後樂呵呵地回道:“行了,你們倆就別臭美了,你們的美麗,不需要鮮花來點綴。”
這馬屁拍得好,兩個大姑娘都立刻笑顏如花,跟著小娃娃們一起挖坑。
結果就是換回來手上的幾個大水泡,她們那整天拿畫筆的手,顯然還不大適應鐵鍬。
這個勞動節留下的紀念,相當有意義。
劉青山在這邊陪著娃子們幹了一會兒活,就被高峰給叫走了。
等來到木刻楞,只見師父已經帶好工具,整裝待發,準備去挖野山參。
“俺也去。”李鐵牛嘴裡嘟囔著。
“師弟,你還是專心在這煮茶葉蛋吧。”劉青山拍拍他寬厚的肩膀,然後跟著師父和高峰上路。
高峰也顯得有些興奮,俊秀的臉上帶著一片潮紅,搓著雙手說道:“小師兄,我還是第一次挖野山參呢!”
劉青山隨口應道:“沒關係,人生總有第一次,多來幾次就習慣了。”
高峰張了張嘴,這小師兄這話感覺味道怎麼怪怪的。
師徒三人一路疾行,等到中午的時候,這才來到那片參園。
這會兒的人參,才剛剛要冒芽,只能憑藉去年殘存下的乾巴枝葉,來進行判斷,並不是挖參的好時候。
一般時候,怎麼也得長葉或者最好是開花結果的時候,採紅榔頭市,那才最容易有收穫。
也只有像啞巴爺爺這樣的,才能想啥時候挖,就啥時候挖,
高峰看了之後,更加激動:“天啦,這麼多,這是一個野生的天然群落,只怕有幾百年的時間,才能形成。”
他是越說越激動:“那豈不是說,這裡很可能有一株幾百年的參王!”
“淡定,淡定。”
劉青山敲敲他的腦袋。
他也在暗中觀察著高峰,今天也算是對他的一次考驗,能不能禁得住這樣的誘惑。
高峰摸摸腦袋,漸漸從狂喜中平靜下來,在別人眼中,這片參園,代表著巨大的財富。
但是在醫者眼中,它就代表著許多患者的康復。
定下心來,高峰就開始把包裡的工具拿出來,遞給師父。
劉青山見他的雙眼,重新變得清澈,這才滿意地點點頭,也跟著幹活。
這一次,只有他們師徒三人來這,而沒有帶外人來,就是怕有人貪心,從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先把周圍清理開一米左右的場地,這種老山參,參須經過幾十年的生長,都是非常長。
按照老輩子留下來的規矩,參須要是斷了一截,丟了手藝不說,關鍵是價格也會大打折扣。
因為以前的放山人認為,參須斷了,人參裡面的精華也就會隨著流失。
隨後,師徒三人就蹲在地上,手裡拿著骨扦子,開始慢慢清理。
挖人參的這個過程,以前不叫挖,而是叫“抬”。
從前都是官老爺坐轎子,才說是抬的。
老輩子放山人的說法就是“抬參如請佛”,這並非是迷信,而是表達對人參的一種態度。
放山人,是懷著一種尊敬的心情來把人參從山裡請出去,到外面來治病救人。
而後來的人,則慢慢失去了這種對大自然和萬物生靈的敬畏,肆意妄為,自然也會遭受大自然的報復。
抬參的過程,是個慢性活兒,爺仨一直忙活了好幾個小時,這才算是把這株老山參給完整地抬出來。
劉青山和高峰將挖出的大坑重新填埋好,而啞巴爺爺,則已經剝了兩大塊樺樹皮,將抬出來的野山參,夾到裡面。
中間再放上青苔,保持溼潤,外面用紅繩綁好,就可以帶下山了。
這個月份兒,這樣的儲存方法,放上半個月都沒事。
此刻天都要黑了,三個人只能在附近的一處木屋住了一宿,第二天中午,這才返回夾皮溝。
一般說來,抬回來的人參,放在通風的屋裡,自然陰乾,不叫陽光照到就可以。
家裡正準備吃午飯呢,姚師傅和楊師傅,正眼巴巴地等著呢。
看到劉青山他們回來,立刻迎了出來,瞧見啞巴爺爺身後揹著的樺樹皮,楊師傅不由一喜:“剛抬出來的?”
他還以為,啞巴爺爺是以前採的老山參,一直收藏著。
萬萬想不到,還是鮮的,那品質當然更好。
可是這個月份,就能找到野山參,也真是神了?
帶著滿腔的疑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