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為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是葫蘆娃還是葫蘆妹呢?(求月票),你好,1983,隱為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精神層面,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老支書也直嘆氣:“這兩年,賺的是比以前多了,可是這錢,也好像越來越毛了。”
對此,大夥也都深有體會。
現在的夾皮溝,經過上一次分紅之後,誰家的存款都超過萬元,這錢在銀行裡放著,確實沒啥大用。
因為每年都在賺錢,這存款的數額,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劉青山聽了大夥的抱怨,倒是心裡一動:他那些金條正想處理呢,財寶不出外國,不如就賣給鄉親們好了。
總比過兩年搶那些柴米油鹽強啊,起碼在短期之內,黃金還是能保值的。
這件事,也給劉青山提了個醒:鄉親們手裡的餘錢越來越多,也該適當引導他們進行合理的消費和投資。
十月二號這天,夾皮溝的百人旅遊團,終於心滿意足地踏上歸途。
對絕大多數村民來說,一個嶄新的世界,在他們眼前展開。
而且隨著以後不斷走出去,他們的視野,也會越來越寬廣……
“哈哈,到家啦,到家啦!”
下了大客車,娃子們便開始往家裡飛跑。
外面的世界雖然很精彩,可是怪了,出去幾天,還真想家了。
想這個破破爛爛的泥草房,想那隻使勁搖晃尾巴的大黃狗。
留在村子裡的青壯,也都聞訊而來,迎接著自家的親人。
“咋樣啊,首都好不好?”
問的最多的就是這句話。
回答也基本差不多:“首都嘛,當然好啦!”
然後就講起了天安門,講起了故宮,講起了長城,說也說不完。
猛聽張杆子一聲大吼:“不跟你們扯了,先看看俺那些弟兄們去,都想死俺啦!”
身後傳來翠花嬸子的吆喝聲:“別急,先回家換了勞動服再去!”
“老支書,青山,那我們剩下這些人,啥時候去啊?”張隊長他們一聽,就饞得心裡癢癢。
“怎麼也得等來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冬天去沒啥意思。”
劉青山覺得,等到開春種完地,山野菜下來之前,能有半個多月的空閒期,在五一之後,正好再去一撥。
他和老支書也沒著急回家,跟著張隊長和二彪子大頭他們去了村部。
問問這些日子,夾皮溝的情況,除了上山采采元蘑,伺候伺候大棚和牲口,也沒啥大事。
地裡的水稻,還得等到十月中旬,才能上成。
另外就是一些蘿蔔白菜和胡蘿蔔,也陸陸續續該收了。
張隊長也詢問道:“跟柺子叔來的那個大爺,是什麼來頭,用不用告訴大夥都敬著點兒?”
他說的當然是譚老將軍,這次也跟著一起來的,只領了家裡一個孫子,叫譚勇,在跟前照顧著。
劉青山擺擺手:“啥也不用,就當是柺子爺爺家裡來串門的親戚。”
要是村民都敬而遠之,那反倒彼此不自在。
張隊長點點頭:“還有,咱們今年新蓋的那些房子,都完工了,裡面也都晾乾,可以住人了,房子咋分配?”
村子西邊的新村兒,算是徹底完工,清一色全是三間或者五間的大磚房。
這些錢,都是合作社出的,村民不用掏一分錢。
老支書吧嗒著小菸袋說:“就正常分唄,家裡人口少的,先分三間房,等以後孩子成家,可以再分房;人口多的,就住五間房。”
劉青山補充一下說:“還有幾個比較特殊的,也要分房,一個是王爺爺的學生魏鐵柱,他是第一個紮根在咱們夾皮溝的大學生,待遇必須好一點。”
“那就直接分個五間的大院子,到時候連他的家人都接過來一起住。”
對於這個,大夥當然沒意見,王教授回城這段時間,都是魏鐵柱一個人撐著。
劉青山繼續道:“還有藥廠的高峰和呂小龍,村小的三位老師,都優先分房,解決後顧之憂,也好安心在咱們這裡工作。”
“還有,老屯這邊的房子,也都別空著,這邊的原貌,咱們也要保留下來。”
把這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商量完了,劉青山這才回家,看到母親和奶奶他們,正晾被子呢。
老四老五則在院子裡,給火狐狸喂吃的,這傢伙倒是機靈,在家人回來的第一時間,它就來了。
在屋簷上面的電線上,則落滿了燕子,嘰嘰喳喳的,好像正在開會。
燕子們一個挨一個的,好像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