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為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二章 滾蘇雀,你好,1983,隱為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金鳳有些倦了,叫老四老五自己玩,倒是楊紅纓瞧著嘎拉哈比較稀奇,湊了上去。
劉青山就在旁邊看著,嘴角漸漸翹了起來:這些童年的玩具,還真叫人懷念啊。
這時候的娃子們,很少有錢買現成的玩具,都是自己動手開發的。
就像這嘎拉哈,其實就是動物蹄子上的髕骨,牛的最大,豬的次之,羊嘎拉哈又叫羊拐,最受女孩子喜愛。
到了夏天,通常還會用園子裡的鳳仙花,把羊拐染成紅色,就更漂亮了。
至於鳳仙花是啥,又叫指甲花,那個時代可沒有指甲油啥的,愛臭美的小女孩,就會採指甲花,把腳指甲和手指甲染成紅色。
其實最好的嘎拉哈,是狍子的,小巧玲瓏,非常精緻,在以前可都是饋贈給好朋友的禮物。
據說扎木合就曾經將一枚狍子的嘎拉哈,贈送給鐵木真,也就是後來的成吉思汗。
劉青山一直以為,金大俠在寫射鵰的時候,應該叫拖雷贈送郭靖一枚嘎拉哈的。
想想就帶感:茫茫大漠之中,拖雷和郭靖深情凝望,然後拖雷掏出來一個東西:“安答,這個嘎拉哈就送給你啦……”
各民族的勇士,則喜歡佩戴熊嘎拉哈,將其視為勇敢的象徵。
老四拿出來的一副嘎拉哈有四枚,先教老姐認識嘎拉哈的名稱。
嘎拉哈通常有四種形態,分別叫:針兒,輪兒,坑兒,肚兒。
然後再教她怎麼玩,玩的時候,方法也多樣,有欻嘎拉哈,有搬嘎拉哈等等。
先把口袋高高扔起,然後把相同狀態的嘎拉哈抓到手中,再接住空中掉落的口袋,這個叫“欻”(chuǎ)。
搬的意思就是按照針兒,輪兒,坑兒,肚兒的順序,把嘎拉哈擺一遍,每擺一下,都要扔一次口袋,利用口袋升空的這段時間,飛速把嘎拉哈擺成正確的姿勢,然後再接住口袋。
這個遊戲看似簡單,實際上還是很考驗手眼的協調能力。
就像楊紅纓這樣的生手,簡直就是手忙腳亂,不是口袋沒接住落到炕上,就是把炕上的嘎拉哈弄得橫七豎八的。
看著楊紅纓嘴裡大呼小叫,歡快得像個孩子,劉青山臉上也不由得露出笑意:這個老姐啊,是越來越融入現在的生活了。
瞧著瞧著,他不由得心裡一動,悄悄把相機從櫃子裡找出來,將這個美好的瞬間記錄下來。
想必以後看到這張照片,一定會引起許多回憶吧?
受到這件事的啟發,劉青山開始用相機記錄村裡生活的點點滴滴。
這下把夾皮溝的娃子們給樂壞了:
彈玻璃球有人照相。
扇紙啪嘰有人照相。
用膠皮坨子扣馬掌釘,也有人照相。
大人們都瞧著眼饞,這不,禮拜天早上,剛吃完飯,一幫半大小子就簇擁著張撇子,來到劉青山家,叫他去滾蘇雀。
正好這幾天也閒著,劉青山就從倉房把滾籠取出來,打掃一下上面的塵土。
看到他的滾籠裡沒有鳥油子,張撇子就從自己的籠子裡抓出來一隻老油子,塞了進去。
“哥,我們也要去。”
小老四扯著劉青山的衣角,山杏也眼巴巴地望著。
她知道,男孩子們出去玩,最煩的就是帶她們這些小丫頭了。
可是劉青山不一樣啊,就算她們不吭聲,還要領著呢。
想不到的是,楊紅纓竟然也主動加入大部隊,看來這位老姐,徹底是放飛自我了。
提籠架鳥,浩浩蕩蕩出了村子,劉青山跑在最前面,端著照相機,給後面的大部隊來了個合影。
值了,就算抓不到蘇雀,也值了!
半大小子們心裡都樂開花。
出村不遠就是一片雜樹林,榆樹柞樹樺樹山釘子樹之類,當然,還有上一次立下大功的黃玻璃樹,掛著一串串黑色的小果子,都已經乾巴了。
“真有蘇雀!”
張撇子眼尖,率先瞧見一群小鳥,正在灌木叢裡覓食。
蘇雀的大小和麻雀差不多,模樣也相近,區別就是腦瓜殼的羽毛是紅色的,肚皮也有紅毛。
這種鳥不像老家賊那麼大的氣性,就算被抓住,也該吃吃,該喝喝,好養活。
用娃子們的話來說,就是比較傻。
野地裡,長著不少野蘇子,蘇雀最喜歡吃蘇子,因而得名。
只見這群小鳥,靈活地落到蘇子杆子上,蘇子的種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