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為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二章 蒸豆包,你好,1983,隱為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麵是最累人的活兒,必須劉青山上陣,他攥著倆大拳頭,在盆子裡使勁懟。
即便他這段時間身體素質提升不少,一波搓揉下來,也累得滿頭大汗。
最後兩個黑陶盆都快裝滿了,並排擺在炕頭,上面用被子蓋上,至少也得發上一宿。
發麵很關鍵,這一晚上,林芝起來檢視好幾次,要是發大勁兒了,面子會發酸,那蒸出來的豆包就很難吃。
其他人也沒閒著,大鍋裡早就烀上飯豆子,烀熟之後,用杵子搗碎,然後摶成一個個小圓豆餡。
就連老四老五都跟著摶豆餡,還不時往嘴裡塞一個。
等到第二天開始包的時候,奶奶也過來幫忙,還來了幾位嬸子大娘,以及其她大姑娘小媳婦的,一起跟著忙活。
劉青山一瞧這畫面,立刻就來勁了,又把照相機取出來,咔嚓咔嚓給照了幾張,並且許諾等洗出來之後,一人給發一張。
這下幫忙的人都樂壞了,這年頭想弄一張照片可不是容易的事。
包好的豆包,一個挨一個的碼到鍋裡,必須都擠著點,不然就全都趴了。
正因為如此,當車裡人太多的時候,人們就喜歡用“裝豆包”來形容,就來源於此。
豆包不愛熟,所以要多蒸些時間,最少也得四五十分鐘吧。
為了防止鍋蓋不嚴實漏氣,鍋蓋上邊還要苫上一條大麻袋,捂得嚴嚴實實的。
等到下午放學的時候,正好第一鍋豆包也熟了,掀開鍋蓋,嚯,好傢伙,裡面黃澄澄金燦燦的,瞧著煞是喜人。
大夥就圍著鍋臺起豆包,通常都是兩個連在一起,為了防止燙手,還得不時蘸點涼水。
“吃豆包,吃豆包。”
小老四餓了,跟山杏都拿著飯碗,在鍋邊嚷嚷,碗裡還鋪著一碗底兒雪白的白糖。
“燙著呢,先晾一會,還有啊,不許用筷子敲飯碗!”
大姐劉金鳳扒拉一下小老四的天線辮子叮囑道。
老四歪著頭想想:“那我也蘸著涼水吃,就不燙了。”
這時候,奶奶接過話茬:“綵鳳,那就更不行啦,會把肚子燙壞的。”
接著奶奶就開始講古:“說有一年剛開春,一戶人家正蒸豆包呢,就聽外面有人嘭嘭嘭敲門,從門縫一瞧,你猜怎麼著?”
“是誰來串門啊?”
老四還天真地問呢。
“原來是一隻黑乎乎的大熊瞎子!”
“啊?”
老四嚇得差點把飯碗扔地上,然後就聽奶奶繼續講:“把這家人都嚇壞了,就把豆包外面蘸了涼水,往外扔。”
“黑瞎子剛冬眠出來,正餓著呢,就往肚子裡吞豆包,豆包外面涼絲絲的,可是裡面卻還是燙的,最後把黑瞎子給燙得嗷嗷叫,活活給燙死啦。”
沒等奶奶講完了,小老四就把飯碗往菜板子上一放:“不吃了,我再也不吃豆包啦!”
大夥都被她的樣子逗得哈哈笑,奶奶都笑出眼淚來:“吃吧吃吧,這會兒已經涼了,正好吃呢。”
老四這才美滋滋地吃起豆包,山杏也夾了兩個,蘸了蘸白糖,送到劉青山嘴裡。
甜絲絲,軟糯糯,裡面豆餡也香,母親蒸豆包的手藝還真是絕了!
一直忙活到半夜,才算是把豆包都蒸完,都拿到外面凍上,然後裝到面袋子裡,往缸裡一放,吃的時候,拿到屋裡再蒸一下,非常方便。
小娃子們要是餓了,也可以啃凍豆包,在外面邊玩邊啃,豆包凍得槓槓硬,啃上去就是兩排小牙印。
第二天,劉青山就扛著半面袋子豆包上山了,臨走的時候還跟母親打招呼,說要在山上住幾天,這也是師父吩咐的。
反正家裡這段時間也沒啥大事,頂多就是給大棚澆澆水,這個活兒也不累人。
等到了木刻楞那邊,先跟著師父練了一趟拳,然後才站樁。
啞巴爺爺在屋裡做飯,燉了點酸菜湯,上邊熱了一簾子豆包。
等劉青山晨練完畢,進屋吃飯,正好熱氣騰騰的飯菜也出鍋。
爺倆在小飯桌前開吃,那隻小熊也餓了,吭吭唧唧地在地上轉磨磨,還不時扯著小嗓子嚎兩聲。
劉青山用筷子撅了簾子上的豆包,準備夾給師父,結果沒留神,手背捱到端簾子的鐵絲上,燙得他一激靈,筷子一甩,兩個豆包就飛到地上。
小黑在地上踅摸著,正愁沒有招呢,哎呦喂,天上掉下個粘豆包,嘴巴一張,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