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為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照相啦,你好,1983,隱為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唱歌。
反正就一個老師,所有科目,都是她一個人教。
小娃子們唱得正起勁呢:
太陽光金亮亮
雄雞唱三唱
小喜鵲造新房
小蜜蜂採蜜忙
幸福的生活哪裡來?
要靠勞動來創造……
劉青山笑著跟張杆子說:“杆子叔,勞動最光榮,勞動者也是最美的人!”
張杆子也咧著大嘴,拽著劉青山就走。
他忽然覺得,身上一下子就充滿了幹勁兒。
大夥也能感覺到,張杆子忽然之間好像換了個人似的,於是也都不跟他爭搶。
老闆叔還笑呵呵地說著:“這個照相機可太厲害了,不光能照相,還能治病呢。”
“治啥病?”
大張羅搭茬問道。
“治懶病唄。”
老闆叔指指張杆子的背影,惹得大夥一陣點頭。
劉青山本來也打算去豬場轉轉,豬場和大棚,是今年合作社裡的重點專案。
要是都弄成了,賺了錢,大夥的信心和幹勁兒,肯定更加高漲。
同樣道理,要是弄砸鍋了,大夥的心氣兒一下子就散了,以後啥也別想搞起來。
進了豬場,張杆子還要使勁拽劉青山呢,卻被他甩手掙脫,自覺地去大門口的那個簡易木頭房子裡,弄了點石灰,灑在地上,然後倆腳在上面踩了幾下。
負責餵豬的隊長嬸子也趕過來:“青山來了,不用這麼麻煩,你進來就行了!”
“嬸子,咱們這豬場可不能大意,必須做好防疫和衛生工作,要是得了四號病啥的,那咱們這將近三百頭豬,真就連窩端了!”
劉青山卻不這麼認為,老話說,家趁萬貫,帶毛不算,就是這個道理。
看來有必要擬定一個衛生守則之類,跟所有村民好好宣傳一下,必須嚴格遵守,防患於未然。
三個人一邊往裡走,劉青山還提醒他們:“以後村子裡的人沒啥事,絕對不允許隨便進豬場,就算是你們幾個飼養員,每天進來也要做好消毒工作。”
“青山,是不是有點太麻煩了?”
張杆子見劉青山說得挺嚴肅,就小聲嘀咕了一句。
“這是非常有必要的,杆子叔,前兩年,咱們屯子裡也瘟過豬,你還記得吧?”
劉青山決定用事實說話。
沒等張杆子回答呢,隊長嬸子就神色大變:“咋不記得,大前年開春,俺家一頭老母豬,一窩小豬羔,全都蹬腿兒啦,當時把俺心疼的,晚上躲在被窩裡哭了好幾場呢。”
一邊說,隊長嬸子還一邊撩著圍裙擦眼睛,提起這茬就勾起了她的傷心事。
那時候的農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養豬,都是家裡的主婦,一瓢糠一把菜喂出來的,其中付出的艱辛,只有隊長嬸子她們這些人,體會最深。
張杆子也不敢再爭辯了,對他來說,養豬場更是關係重大,能不能討老婆,就拜託這些豬兄弟嘍。
於是挑上糞挑子,張杆子開始幹活,就是兩眼總盯著劉青山瞅,表情一點也不自然。
劉青山指導了好一陣,最後才算是拍攝一張滿意的照片:
畫面中,張杆子邁著輕盈的步伐,挑著擔子,臉上帶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至於背景,則是那一排排的豬舍,還有幾隻豬崽,透過鐵柵欄門,向這邊張望。
等照片洗出來之後,張杆子也樂得合不攏嘴,回家裝到鏡框裡,好幾十年了,這竟然是他的第一張照片。
這同樣也是改變他人生命運的一張照片!
從豬場出來,劉青山去給二爺爺家照了全家福,回來的時候,看到場院上,一大群人正忙活著,於是也就溜達過去,準備拍兩張。
像這種勞動的場面,最珍貴了。
這方面,劉青山已經有過深刻的體會:一張老照片,能帶給人們一個時代的回憶。
場院裡面都是老人和婦女,一個個坐在小板凳上,正編草簾子呢,那些青壯年勞力,都上山採山貨去了。
這草簾子是準備冬天夜晚,用來苫大棚的,等白天陽光出來了,就把草簾子捲起來。
十冬臘月,天寒地凍,滴水成冰,最低溫度都在零下三十度,要是不做好保暖工作,大棚裡的蔬菜要是凍嘍,那損失就大了。
大頭也在這邊指揮大夥編草簾子,看到劉青山,嘴裡立馬吆喝一聲:“三鳳來給大夥照相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