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為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三章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你好,1983,隱為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睜大眼睛好好看著呢。”
這時候,劉青山從廚房走了出來,拿著熱水瓶給兩位老人續上水,順便說道:“王爺爺,我昨天認識個朋友,說是介紹廠總醫院那邊。”
“哦,那更好啦,廠子那邊的醫療水平,比市裡還高呢。”王教授聽了更加歡喜。
話題很快又轉到劉青山身上,在回答了一番王教授的詢問之後,劉青山問道:“王爺爺,剛才奶奶說你們學校新引進了蛋雞,俺家也正想嘗試養雞行業,要是養好了,就在夾皮溝推廣。”
王教授樂呵呵地打量一下這個少年,想不到一個村裡的孩子,竟然挺有見識,
要知道,這年頭的農民,大多數都沒有這種意識,在他們的觀念裡,就是種好家裡的一畝三分地,養個十隻八隻的小雞,換點油鹽錢。
這種好事,必須支援啊,王教授一點都沒猶豫,便點頭應允:“等你和爺爺回去的時候,帶一批雞雛,再捉兩隻種雞給你們。”
還有種雞,那就真相當於抱著下金蛋的雞啦。
喜出望外的劉青山,跟著問道:“王爺爺,你們學校有沒有介紹塑膠大棚的書籍,俺還想搞這個。”
人不大,野心不小,這也是好事,必須支援,王教授再次點頭答應。
“還有,王爺爺,咱們夾皮溝窪地多,種了莊稼,收成也差,俺琢磨著,能不能把旱田改成水田,種植水稻試試,可是,也缺少技術支援啊。”
劉青山還真是不客氣,問題一個連著一個。
王教授也越聽越是驚訝,最後指著劉青山笑道:“好你個小山子,你這不是來看我這個老頭子,是來我這裡抄家啊!”
說歸說,笑歸笑,正事該辦還得辦。
王教授也不拿劉青山當半大小子了,叫他搬了個板凳坐在旁邊,然後開口說道:“小山子,你這些想法都挺好,主席當年就說過,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劉青山點點頭附和道:“是啊,王爺爺,咱們國家現在改革開放了,城裡的變化很大,農村的發展也必須跟上才行。”
“主業副業必須一起搞,尤其是副業,要是搞好了,大傢伙的日子也就越過越紅火。”
“哈哈,你小子,不會是想當夾皮溝的村支書吧,這理論說起來是一套一套的。”王教授聽了不由得大樂。
跟著,他羨慕地望了劉士奎一眼:“老劉啊,你們家後繼有人嘍。”
爺爺當然也樂得鬍子直翹,當老人的,最高興的就是後代有出息,不過嘴上還得謙虛:“小山子今年初中剛畢業,還不知道能不能考上高中呢。”
王教授則毫不猶豫地說道:“瞧這小子的機靈勁,肯定沒問題。”
劉青山連忙順杆子往上爬:“還不是王爺爺當年教的好,給俺打好地基。”
一聽這話,劉士奎也來勁了:“可不是咋地,老王啊,要不是你當年教小山子說英語,這小子哪會說外國話,這不,今天早上,還救了一位外賓呢。”
跟著,他大差不差地把事情講述一遍,聽得王教授也連連咋舌,不過,他心裡也有點劃魂兒。
我當年教過這孩子英語嘛,記得好像就教漢語拼音來著?
嗯,估計是年頭多給忘了,這人一上了年紀,記憶力就開始減退。
王教授自己腦補了下,看著劉青山的眼神便更加親近:好歹也算半個學生嘛。
劉青山心裡也挺高興的:這回算是徹底圓回來嘍。
只聽王教授又接著說:“養雞和大棚都沒問題,至於你說的水稻種植,我們學校還沒有開展這個課題。”
“因為水稻的生長週期比較長,所以在東北這種寒地,種植水稻要面臨很多難題。”
王教授凝神思索一陣,跟著補充道:“不過呢,這幾年,水稻的旱育稀植技術,搞的挺好。尤其是黑省那邊的老徐,徐一戎,是這方面的專家。”
“到時候,我給你寫一封介紹信,你要是得空的話,可以去請教徐老。”
徐一戎!
聽到這個名字,劉青山不由得肅然起敬。正所謂:南隆平,北一戎。
徐老是寒地水稻的專家,卻聲名不顯,正如人們所說的:在一百個吃大米飯的人裡,可能有九十九個不知道徐一戎是誰;但一百個種水稻的,肯定會有九十九個認識徐一戎!
對於這樣的老專家,劉青山是真心敬畏,因為,他確實吃人家搞出來的大米啦。
“好了好了,等會再聊,先吃飯吧。”王奶奶從廚房出來,嘴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