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贏在執行·員工版,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歸咎於桌子,推卸責任是不可取的。同樣,一個執行力強的人在面對問題時,總是勇於承擔責任,出現問題時多從自身找問題。
要使自己承擔起責任,就必須同其上級一起為每一項工作制定目標;確保自己的目標與整個團隊的目標一致,也是明確所有成員的責任;此外,還必須使工作富有挑戰,以便透過工作使自己有所成就。
辯解只會越抹越黑
大家都知道,嬰兒到了*個月就開始會滾,九十個月就開始會爬,快滿週歲的時候就開始會坐,超過週歲,就能站起來,開始學走路了。在我的大女兒快要滿週歲時,一個星期天的早上,女兒拿了一個盒子一樣的東西坐在床沿上玩。我太太在拉那個床單,她一拉,女兒就掉在地上了,哭了起來。我就走了過去,沒想到,我太太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說“我以為……”。我還沒等她講吓去就打斷她的話說:“我替你講,我替你把話講完,我以為女兒晃一下不會掉下去的。我以為她像孫悟空那樣翻一個筋斗就能站好了。太太,再講,還有什麼理由?一個東西在這裡,一拉床單,它會掉下去,這在物理學上叫做慣性定理,初中就學過了。你是師範大學的畢業生,讀過研究生,你不會不懂這個道理吧?所以你不能跟我講‘我以為’,你應該說‘這是我的錯,我忘了慣性定理’。”
我太太是個B型血的人,習慣大而化之。她嫁給我25年以後,慢慢被我扳正過來,從今以後碰到我講話,她不是這個樣子了,她會說,我剛才犯了一個錯誤。我就說,我可以諒解任何的錯誤,我不喜歡辯解,我可以諒解任何錯誤,就不喜歡辯解。在我們家這是文化,我的兩個女兒也從來不說“我以為,我猜,我想,大概是”……
“不停地辯解”可以說是一種惡習,但是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擁有這種“惡習”的卻大有人在。他們總是找一個人當替罪羊,拉一個人當擋箭牌。“我以為”就是一個辯解的口頭語,很多人犯錯誤以後經常會用這三個字為自己辯解。當錯誤出現時應少講“我以為”,不要相互推卸責任,而是要及時承認錯誤,儘快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大大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
情景一:
董事長:餘總經理,你注意一下,我們的鋼鐵銷量最近正在下滑。
總經理:對不起董事長,這是我的錯,我馬上召集有關人員調整銷售策略。
董事長:西班牙瓦布貝爾傢俱最近不太好賣,怎麼回事兒?
總經理:這也是我失察,我會盡快找出解決方案。 。 想看書來
一、要做就做最好(5)
董事長:還有,餘總經理你注意一下,聽說那個王副廠長最近鬧情緒,不大想幹。
總經理:……
情景二:
董事長:餘總經理,你注意一下,我們的鋼鐵銷量最近正在下滑。
總經理:董事長,這是因為韓國釜山鋼鐵最近一直在美國不停地降價,我也沒有辦法呀。
董事長:西班牙瓦布貝爾傢俱最近不太好賣,怎麼回事兒?
總經理:我以前提醒過您不要進口西班牙大理石的傢俱。
董事長:還有,餘總經理你注意一下,聽說那個王副廠長最近鬧情緒,不大想幹。
總經理:我聽說那個傢伙在外面“包二奶”……
一個是主動承擔責任,另一個是為自己不停辯解,哪個更令領導滿意,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答案不言自明。
辯解只會讓問題越抹越黑,掩蓋事實真相,從而讓事實沉入辯解的沼澤中,對問題的解決毫無益處。工作中出現問題,第一時間是面對問題,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所在,尋求各種方法去解決問題。
抱怨會讓問題惡化
一般人失敗的原因往往是不願意對自己負責,總是從其他人身上找自己失敗的藉口。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失敗者天天都在抱怨。例如,一個業績不佳的汽車銷售人員,就總是抱怨公司訓練得不夠多、廣告打得不夠大、車子的種類不夠多樣、顏色不夠豐富等等。但事實上,這對自己並沒有任何的好處。
陳武剛是中國臺灣人,50歲的時候破產了,到處借債,能借的錢都借了,幾乎走投無路。但他的太太卻說:“即使已經破產,口袋裡根本沒錢,我老公仍然每天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拎著公文包,開著車上班,像個董事長一樣,不被失意擊倒……”
這段話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即使有一天你破產了,也不要逢人就訴說你的痛苦與遭遇,抱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