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岐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8章 大鳴大放(二),九龍奪嫡,鳳鳴岐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用場,只是見弘晴如此堅持,卻又不好反對,想了想之後,還是沒當場下個決斷,而是將wènti拋給了陳、李兩大謀士。
“王爺明鑑,此事物若是運用得好,確可堪稱利器也,只是規則之制定卻須得謹慎,若不然,恐遭物議,依屬下看來,先試行一下似也無不妥。”
李敏銓得知報紙的事兒說起來也就只比三爺早了那麼一刻多鐘而已,然則李敏銓的洞察力卻是比三爺要高出了老大的一截,不單看出了報紙的威力不小,更意識到此物乃是雙刃劍,一個不小心之下,便容易傷到自身,有鑑於此,哪怕他心向著弘晴,在這等大事上,也不敢全力支援弘晴之意見,也就只是提出了個折中之意。
“嗯,夫子,您之意如何哉?”
三爺本來就對報紙持著無可無不可的態度,此際一聽李敏銓說得謹慎,態度自不免便偏向了不辦,只不過此提議乃是出自弘晴之口,三爺自不好明著反對,這便不置可否地吭了一聲,又將wènti丟給了默默端坐一旁的陳老夫子。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然,自古以來,卻總是防不勝防,恰如治水,堵總歸不如疏,若能有報紙這等事物溝通上下,則上情下達、下情上呈或可兩宜焉,箇中雖有風險,可若是控制得宜,卻也無礙,王爺若是能主理此事,即可操控輿情,於大事當有巨利,當行!”
陳老夫子看得明顯比李敏銓更遠,分析起來也比李敏銓所言要深刻得多,至於結論麼,自是持著贊同之態度。
“唔……,這樣好了,晴兒且先將章程整出,阿瑪看過再議好了。”
這一見陳老夫子極力贊同弘晴的提議,三爺的心思自不免又起了變化,可也沒到打算即刻行動的地步,皺著眉頭想了片刻之後,還是決定先看看再說。
“是,孩兒遵命。”
沒能當場說服三爺,弘晴自不免微微有些失落,可也不是很在意,沒旁的,事情一旦逼到了頭上,三爺就算是再不樂意,那也得行動起來了的,正因為此,弘晴並未再多進言,僅僅只是躬身應了諾,便不再就此事多加囉唣,一場緊急議事也就此算是告了個終了……
康熙五十一年六月初五,寄居廣濟寺的山西舉子楊光年、四川舉子田秉義等十數人就《京都條約》一事著文多篇,猛烈抨擊此條約待東瀛過苛,有違仁恕之道,索要戰爭賠償更是利字當頭,於聖人理念相悖,實屬強盜之行徑,主張廢除此條約,以寬仁待人云雲,因著楊、田二人皆是名士,文章一經寫出,京師文壇立馬起了轟動,再加上有心人的推波助瀾,幾乎是一日之內,便已在京師各處哄傳了開去,京師百姓無不為之熱議連連。
康熙五十一年六月初六,京師名士楊文言、周昌言等數十文壇好手紛紛著文反駁楊光年等人的文章,提出了君子之仁與婦人之仁的區別,主張內外有別,更舉出了明朝中葉倭寇亂華夏之事,以明證倭人生性殘暴不仁,不值得教化,唯有強權以平之。這麼些文章一出,同樣很快便傳遍了整個京師,引得京師百姓無不為之矚目,爭論之風頓時大起了,無論茶館還是酒肆,到處都在熱議著雙方的大辯論,各種小道訊息不脛而走,京師上下哄亂一片。
康熙五十一年六月初九,左都御史納蘭揆敘上本,明章拜發,明確反對《京都條約》,以索要戰爭賠款為不仁,駐軍京都為不義,又以海外駐軍徒費米糧等諸般名義,彈劾主持草擬此條約的老十三與弘晴,此本一上,朝野為之譁然,不旋踵,山西巡撫希福、安徽巡撫孫長鴻等諸多地方大員的本章也已到京,所奏盡皆反對《京都條約》;康熙五十一年六月十一日,河南巡撫榮柱、北河總督陳啟棟、福建巡撫孟光祖等地方大員的奏本也送到了京師,對《京都條約》則是持強烈贊成之意見;至此,兩方面的諸多官員紛紛擺明了立場,朝局風雲頓時便詭異了起來,好一派“風雨欲來煙滿樓”之緊張氣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