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的滑翔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部分,王莽篡漢傳,不落的滑翔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蹦狽礎:笥諧鹿��阜礎=幼牛�鍾腥訟蛄醢罡娉�鹺�乓饌寄狽礎R皇奔洌�醭�舷路纈杲患櫻�醒餚ㄍ�N?杉啊�
劉邦親自率兵平叛。俘虜了燕王臧荼,趕走了利幾。劉邦感念韓信在楚漢相爭中立下的天大功勞,沒有拿他怎麼樣,只是貶為淮陰侯。也是他這位君主的仁厚,而原楚王韓信地則分割為二國。
沒多久,又有韓王信謀反。韓王信割了一城之地給匈奴人,約他們共同攻漢。劉邦仍然親自帶兵平叛,因各諸侯王有自己打算,劉邦其實調動不了他們。韓王信兵敗北逃。劉邦揮軍直追。不料,半路中有匈奴兵殺出。劉邦只帶著少量兵馬,被匈奴40萬大軍圍困在白登。幸虧追隨左右的陳平用計賄賂匈奴單于冒頓的王后閼氏,才得以逃出生天。
劉邦本不想殺戮功臣,臧荼和韓信謀反,他都沒有殺。但接連不斷的謀反活動,屢陷漢朝於分裂險境,他不得不開殺戒了。韓王信說服陳豨謀反時,劉邦派兵平定叛亂,誅殺陳豨。韓王信再次率領匈奴兵攻漢,在亂軍中被漢兵殺死。楚王韓信心高氣傲,被削王貶侯後,不得不與樊噲之輩同列,實在感到恥辱,便又謀反。這回劉邦不手軟了,夷其三族。後再有梁王彭越謀反,廢遷蜀;淮南王英布謀反,追殺。
劉邦使出雷霆手段,平息了各路反叛,心中也難免憂傷。畢竟,都是為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名將,如果不是存有異心意圖分裂王朝的話,大家不就可以共享太平了嗎?那是一件快活的事情呢。
有父老鄉親從長安來探望劉邦,幼時一起長大的同伴,如今當了皇帝,當然是要賀喜一下,沾沾皇上的光彩也好。劉邦設宴招待他們,酒過三巡,劉邦喝得高興了,再又多喝幾懷。酒在興頭上,便觸動了傷心處。
劉邦不是個喜歡流眼淚的人,他不會哭哭啼啼,他只是命人把築搬來,那是一種外形象箏似的樂器。然後舉起手,猛然擊下,引吭高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勇猛的英雄,就是能讓人放心的國家守衛者了嗎?若沒有對國家的忠誠之心,一夜之間,國家的守衛者也是可以變為國家的侵害人的。韓王信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打仗不能不說是很夠勇猛的了,但他背叛漢朝,就勇猛地帶著匈奴兵來攻漢,他的勇猛對漢朝又有什麼價值?除了帶來兵災。與勇猛相比,忠誠才是更重要的品德。忠於職守,誠實可靠。可惜這些異姓諸侯王,他們心裡面完全沒有忠誠的概念,只有利益的考慮,只想過過皇帝癮。
血濃於水。血親才是最可靠的吧。劉邦這樣想。於是,在清除了異姓王后,劉邦便封同姓諸侯王。他封劉交為楚王,劉喜為代王,劉肥為齊王,劉濞吳王。他與眾大臣約定了王朝的基本憲法:“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以防止有異心人分裂王朝。
但有句俗話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嘴喵喵”。劉邦分封同姓王,仍然是失算了。劉邦死於前195年,幾十年後,他的孫子漢景帝劉啟為帝時,各諸侯國也有了很大發展。勢力之強大,直接威脅到王朝的安全。御史大夫晁錯便上《削藩策》建議力主“削藩”,結果,是迫反了各路諸侯。
吳王劉濞首舉大旗,發兵二十萬,號稱五十萬,其餘有六大諸侯跟隨。他們打著“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的旗號,指控晁錯削藩是危害王朝之舉,迫漢景帝殺晃錯。採用分封制的優勢,就是諸侯勤王,防止權臣挾持天子作亂。為了平亂,漢景帝唯有殺了晁錯。但吳王劉濞並沒有因此退兵,作亂意圖大白天下,漢景帝命周亞夫出兵平叛。劉濞兵敗逃往東越,為東越王所殺,其餘六王均畏罪自殺。
隨後,漢景帝實施削藩。對參加叛亂的七國,除儲存楚國另立楚王外,其餘六國皆廢掉。沒有參加叛亂的諸侯王國,僅允許保留一郡之地,以削弱實力。
第二十一章
前141年,漢景帝駕崩未央宮,享年48歲。帝位由他的10子劉徹繼承,為漢武帝。漢武帝時年16歲,初中生的水平,還沒有處理朝政的能力,大權便落在奶奶竇太后手中。
竇太后是個蠻固執的人,她有自己的一套政治主張,信奉黃老哲學。這種哲學提倡無為而為、不治而治的思想,也就是做人要順其自然的意思,凡事不免強。但是,竇太后儘管在政治上持無為觀,在生活中,卻是很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因為信奉黃老哲學,她就規定兒子漢景帝劉啟一家,以及她自己的孃家人,都得去讀《老子》,似乎不那麼無為,而是滿有想法的了。
漢景帝為人寬厚、孝順。他順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