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全球化為什麼可行,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響,仍然存在爭議。也有可能是兩方面都有影響。各種疾病在熱帶地區比較流行。另外可以肯定的是,殖民體制也傾向於在熱帶地區建立掠奪性的制度。與海洋的距離太遠也是不利的,特別是對內陸國家。由於地理封閉導致的不利可以理解為自然形式的對外保護,也構成了這些國家拒絕全球化的理由。
另外,自然資源稟賦對於發展也有影響,特別是礦產資源,似乎對於經濟發展不是刺激,而是障礙。這種〃資源的詛咒〃有許多發揮作用的形式:資源可能導致政治腐敗,帶來競逐資源收益的鬥爭,經常還會誘發內戰;資源可能導致貿易條件不穩定,因為自然資源和農產品的價格波動很大;資源可能導致實際匯率水平太高,阻礙了有國際競爭力的製造業的發展。
人均真實GDP的變化資料顯示,資源較少的發展中國家在1960~1990年間的增長速度比那些資源豐富的國家要快2~3倍。世界銀行證明,在過去40年中至少有45個國家經歷了〃不可持續的增長〃。研究者把它們在1999年的人均真實收入水平與過去10年進行了對比,有的甚至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在這些未能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國家中,除了6個以外都掌握著〃單點資源〃(point?source natural resources)……石油或礦產。奈及利亞就是個被石油拖垮的國家,安哥拉是另外一個,其人均GDP水平到今天還低於1960年。此外,所謂成功的發展需要更多援助的說法也是錯誤的。如果說外國援助是一個國家致富的充分條件的話,安哥拉和奈及利亞就不會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景象。
即便自然資源沒有產生腐敗、尋租的社會,也可能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障礙。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最成功的發展模式應該是促進勞動力密集型製造品的出口,中國內地就在追隨香港地區、臺灣地區、新加坡和韓國四小龍所走的這條道路。這些經濟體在製造業出口方面的成就令人驚訝,1980年,發展中國家的全部出口商品中還只有25%是製造品,到1998年已經提高到80%。以前所提出的關於發展中國家出口資源產品,換取發達國家的工業品的觀點已經完全過時。如今,發展中國家更多的是透過工業製造品的出口(以及服務的出口,發展中國家的服務出口在總出口額中的比重已經從20世紀80年代早期的9%提高到了17%)來換取大宗原材料商品的進口。
製造業發展道路有一些顯著的優勢:世界製造品市場儘管還不是完全自由,但相對開放、有活力。而農產品的市場相比之下則增長緩慢,價格敏感度不高(例如典型的熱帶商品:可可、茶葉和咖啡),或者主要進口市場的保護傾向嚴重(例如主要的溫帶作物),或者兩種困難都存在(例如食糖)。製造業還根據比較優勢的原理設計了自然的價值鏈。專注於自然資源出口的國家會發現,它們難以進入競爭性的製造業,因為在進入世界市場的時候,它們的工資水平已經較高,從而必須從事相對高生產率的環節。但由於製造業有著邊幹邊學和其他外溢效應,在工資水平相對較高的情況下,直接跨入較高層次的出口產品的生產並不容易。這種產業轉變還可能受到普遍的保護政策的制約,如阿根廷和其他資源富裕的國家就遇到過種類情況,其目的是把資源的收益惠及政治上強大的工人階級。但資源豐富的國家建立製造業的任務不是完全沒有希望的,美國就是一個成功轉型的案例,從一個多世紀前就開始了工業化。近來,智利也在以往的資源產品出口之外走出了新的發展道路。
。§虹§橋書§吧§
第27節:不平等帶來的憤怒(8)
最後一個方面的資源是人力資源,既有隱性又包括顯性的部分。隱性的人力資源包括社會深層的文化和行為模式,即所謂的軟實力。在顯性的人力資源部分,則包含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所有取得成功的經濟體,包括歐洲、英國的部分前殖民地以及後來的東亞國家,都有著成熟的農業國的歷史,成熟的行政管理傳統和發達的商業傳統,這不是偶然。從這個角度來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由於長期和歐亞大陸的文明隔絕,當然處在很不利的位置,他們依舊受到古老的部落傳統的束縛,在國家獨立之初缺少足夠多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隨後又犯了各種錯誤。
最後還有政策的制約。如果資源稟賦和既定製度能決定一切,我們就不會看到政策改變給某些國家帶來的騰飛。然而,韓國和臺灣地區在20世紀60年代的快速發展都是在匯率改革和出口促進政策後出現的。而其他一些國家則在不斷重複各種失誤,包括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