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1部分,大唐雙龍傳 黃易,指環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立,瞪著另一邊的寇仲戟指道: 大丈夫敢作敢認,寇仲你在長安時,是否在李靖穿針引線下,早向李世民投誠? 寇仲仍是好整以暇的閒適模樣,微笑道: 太子何必這麼動氣:似此關係重大的謠諑,小弟尚是首次得聞。不知訊息是否源自我們洛陽大美人榮姣姣的探報? 王玄應顯然給他說中,其理直氣壯之勢立即打個折扣,仍色厲內的撐下去道: 訊息從甚麼地方來不用你理,你敢答我的問題嗎? 殿內鴉雀無聲。寇仲神態輕鬆的哈哈大笑道: 我寇仲是何等樣人,天下自有公論。別人苦不瞭解,我亦無謂白費唇舌。 張鎮周沉聲道: 太子怕是誤會了,少帥絕不是這種人。 王玄應見王世充沒說話,膽子大起來,奮然道: 若真是誤會,為何他力主我們不要對李世民用兵? 寇仲暗忖不宜與王玄應鬧得太僵,乘機讓他下臺,一拍額頭道: 原來太子因此而致誤會小弟,太子請坐下,且聽小弟說幾句話。 王世充向王玄應點頭示意,王玄應雖深感不忿,仍無奈地坐下聽寇仲解說。眾人目光集中到寇仲處。寇仲正容道: 我這人最愛切身處地為人設想,假若小弟是李世民,絕不會在這情況下與聖上全面開戰,因為必須留力以應付聲勢迫人的宋金剛。 王世充訝道: 既是如此,李世民為何要屯兵關外?難道只為牽制我們,令我們不能於涉李世勳的活動? 寇仲道: 這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在試探望上的心意。假設我沒有猜錯,李淵現在絕不願對洛陽動武,至少希望把事情延至十個月後。 眾皆愕然,更不明白這十個月的期限是如何定出來的。連楊公卿亦忍不住道: 少帥何有此言? 寇仲微笑道: 道理非常簡單,皆因董貴妃剛懷了李淵的骨肉,若唐鄭開戰,董貴妃說不定會惶然失措,傷了胎兒。以李淵的性格,當不會希望發生這情況。 眾皆恍然,又感難以置信。王弘烈不解道: 少帥不是說過唐軍要來攻打洛陽?現在又說出這番話,是否前後矛盾? 寇仲道: 攻打洛陽是勢在必行,但次序卻有先後之分。只看唐軍共分兩路,一抗宋金剛,一攻宇文化及,李世民則留守後方,可知李世民的策略是要先鞏固黃河北岸,始圖謀潼洛官道,倘官道落入李世民手上時,唐軍將從水陸兩路掩至,先蠶食洛陽外圍的所有城池,當成功截斷糧道,才會直接圍攻洛陽。 王玄應振振有詞的道: 既是如此,我們難道仍坐以待斃,任得李世民張牙舞爪,耀武揚威嗎? 寇仲從容不迫道: 假若我們此時發兵攻唐,會白白幫李世民一個大忙,使他不用再理會李淵的旨意,李淵亦有說話可向淑妮小姐交待。屆時李世民只要把大軍渡過黃河,請問太子敢否渡江追擊? 王互應為之語塞。他們雖在黃河北岸取得幾個據點,但均在洛陽之北,且被李世勳的軍隊壓得不能動彈,若把主力大軍調往進攻稠桑,勢將首尾難顧,說不定連北岸的據點亦要失守,而另一邊則撲個空,當然非是良策。王世充沉吟道: 那少帥是否認為我們該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寇仲道: 鄭唐之戰,事實上聖上是佔盡地利的優勢,若能再得人和,使上下一心,李世民在久戰力疲下,極可能重蹈李密覆轍。聖上又宜與竇建德結成聯盟,共抗唐軍,如此將更萬無一失。 這可說是寇仲對王世充最後一個語重心長的警告和提示,點出他最大的弱點。張鎮周等樸姓將領,無不心內稱許,臉上卻不敢作出任何表示。王世充點頭道: 與竇建德的聯盟,是勢在必行。他曾親到洛陽跟朕談了一晚,不過因在一些利害上有分歧,始終談不合攏。 寇仲訝道: 分歧? 王世充有點尷尬,乾咳一聲道: 自徐圓朗歸降竇建德,夏軍的勢力直達通濟,使我們跟徐世勳、竇建德在縈陽之西發生過幾起衝突,弄得很不愉快。 寇仲聽他語焉不詳,隱隱猜到說不定事情與他有關。因為通濟渠南下便是梁都,正是他寇仲的地盤。因劉黑闊的關係,竇建德早視他寇仲為自己人,說不定王世充對他少帥軍有圖謀,卻被竇建德反對,所以夏鄭才談不合攏。他當然不會揭破,提議道: 此事包在我身上,只要聖上同意,我可到樂壽向竇建德說項,向他痛陳利害,保證他肯共抗唐軍。 這提議正中王世充下懷,要知寇仲自大破李密後,已在鄭軍中確立了崇高的聲望和地位,故後來王世充與李世民聯手對付他和徐子陵,曾惹來軍中激烈的不滿。以王世充的自私自利,當然怕寇仲聯同其他外姓將領,把他取而代之,所以寇仲肯離開洛陽,王世充實是求之不得。哈哈笑道: 只要少帥能說服竇建德,唐軍叉有何懼哉。 寇仲陪他笑起來,心中想到的卻是趁宇文化及尚未給李世勳或竇建德化骨之前,他和徐子陵須好好把握機會,替娘報仇。在楊公卿的安排下,寇仲和徐子陵在陳留碰頭,與徐子陵一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