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0部分,大唐雙龍傳 黃易,指環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決可克也。建德既亡,洛陽自是難保。三位此行徒逞勇力,於事無補。我李世民好言相勸,只因念在昔日情誼,不願三位自取滅亡飲恨於此而已! 寇仲和徐子陵暗呼厲害,李世民言之成理,針對他們的策略痛陳利害,從根本動搖他們求援的決心和意志。跋鋒寒似成為三人的發言人,搖頭道: 我們的看法卻與秦王截然不同。秦王猛攻洛陽不下,師疲力竭,世充憑城堅守,又有生力軍和援糧,豈易猝拔?建德剛收復孟海公,乘勝而來,鋒銳正盛,與世充內外夾攻,秦王將陷腹背受敵劣勢,屆時鹿死誰手,誰敢斷言。 寇仲和徐子陵含笑不語,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姿態。事實上他們把對話和指揮權交給跋鋒寒,本身是高明的一招,因為對方包括李世民和康鞘利在內,沒有人熟知跋鋒寒的性格修為,故無法揣摩他的行事風格和造詣境界。只聽得他膽大包天,手段狠辣,不賣任何人的賬。李世民雙目精光閃閃,顯是因力勸不果,而寇仲和徐子陵更不發一言,令他受辱動怒,緩緩道: 你們不但高估竇建德,且看不清楚王世充的情況。王世充早兵疲糧盡,上下離心,不須力攻,可以坐克,你們的援助只能令他苟延殘喘片時。竇建德新破孟海公,將驕卒惰。我李世民穩據虎牢,正扼其咽喉,彼若冒險爭鋒,吾取之甚易;若孤疑不戰,世充自潰。我軍士氣,由此倍增,一舉兩克,跋兄仍認為竇建德勞師來徵的十萬之眾,有破我李世民二十萬大軍的機會嗎? 徐子陵雖感到李世民強大的信心和把握,仍沒有被引起強烈的反應和聯想,寇仲卻聽得整個背脊涼滲滲的,皆因李世民確把竇建德看通看透,掌握到他會因勝生驕的大缺點,可見竇軍高層內肯定有為李世民效力的內奸。跋鋒寒不為所動,仰觀天色,以平靜的以至令人心寒的語調道: 兵無常勝,世事豈能盡如人意。秦王若再無其他說話,我們決意趁天尚未亮前闖關渡河。 李元吉終忍不住,怒喝道: 既要找死,成全你們。 他曾受辱於寇仲刀下,故特別忍不住怒氣。在激怒李元吉這方面,跋鋒寒終於成功。李世民保持冷靜,緩緩掃視三人,最後目光凝定徐子陵臉上,嘆道: 子陵兄難道無話可說嗎?得放手時須放手,子陵兄該比世民更明白箇中至理。 徐子陵陪他心中暗歎,跋鋒寒束音成線的說話傳入耳內道: 只要能保持得我沒有左右之憂,我偷天劍的尖鋒或可偷得一線生機。 徐子陵迎上李世民的目光,苦笑道: 成敗利鈍,日後自有公論,我和世民兄立場不同,為之奈何,請世民兄見諒。 李世民連續三次點首,每點首一趟,均吐出一聲 好 ,而雙目殺機不住加劇,眼神變得凌厲銳利,最後大喝道: 在戰場上,非友即敵,三位勿要怪我無情。 戰鼓響起,船體下方兩排船槳同時動作,鉅艦緩緩擺動,變成船首面對岸邊三人,橫擺河面,無論他們逃往上游或下游,鉅艦均可迅速追截,而最大威脅力當然是雲集艦上的高手可空群而來,追殺他們,艦上精銳的玄甲天兵,則力足在他們投進大河前把他們射殺。在平臺下船首甲板上的三十多名玄甲戰士,人人彎弓搭箭,朝三人瞄準,蓄勢待發。氣氛變得像扯緊的弓弦,雙方再無修好講和的轉寰餘地。跋鋒寒雙目爆起前所未見的懾人精芒,顯示出適才擴充套件經脈至極限的驕人成果,一邊目不轉睛的觀敵察敵,一邊低聲向兩人道: 你們須竭盡全力讓我能放手攻堅闖關,其要在一個快字,絕不可有片刻停滯,三角陣必須堅持到底,否則我們永不能到達彼岸。 到此刻兩人才真正把握到跋鋒寒 誰更狠誰就能活命 這句話的意思。因為他從開始已作出抉擇,就是選敵人最強處以堅攻堅,若能成功,可把敵人主力撇在後方,全速飛逃。徐子陵和寇仲曉得生死成敗,決定於眼前,連忙收攝心神,同時晉入井中月的至境。奇妙的事發生了。寇仲感到自己的精、氣、神三者高度凝聚,精神集中至前所未有的境界,只要他的注意力落到某人或某物處,竟可鉅細無遺的將目標完全掌握。精神再非虛無縹緲的事物,而是仿如有實質的東西,可把任何要攻擊的目標攫抓鎖緊,其微妙處非是任何言語所能形容。徐子陵的感覺同樣玄妙,卻與寇仲截然不同,他感到從戰場抽離,同時又比任何一刻更清楚全域性的每一細節變化,方圓十丈的空間似化成幽林小谷溪內的清水,水內每一絲變異都逃不過他玄之又玄、超乎物質的感應神經,沒有絲毫變化能瞞得過他。 鏘! 跋鋒寒掣出偷天劍,長嘯聲中,拔身而起,橫過五、六丈的河面,往敵方艦首投去。寇仲和徐子陵早蓄勢以待,立時如影附形,追在他左右兩旁,在空中形成三角戰陣,橫空而去,聲勢奪人。這一招顯然大出對方料外,怎想得到他們橫霸至此,竟敢來個正面硬撼。 嗤嗤 連聲,三十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