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8部分,大唐雙龍傳 黃易,指環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嗎?無論他多麼不願意,終狠下決心,選擇踏上支援寇仲這條不歸之路。楊家軍列成陣勢,在敵寨之西嚴陣以待,防止寨內敵人來襲。飛雲戰士負責駕駛騾車,朝洛陽定鼎門推進,王玄恕和親衛押後。果如所料,寨內唐兵雖有調動,純以防守為主,不敢出戰。城牆上鐘聲鳴響,定鼎門放下橫跨護河的吊橋,王世充、王玄應、大將軍跋野綱率二千鄭兵出迎。寇仲、徐子陵、跋鋒寒、楊公卿、王玄恕五騎從糧車隊馳出。兩方會合。王世充方的軍隊自發的爆出震天喝采歡叫,更有人為援軍糧草的到達流下男兒熱淚,洛陽城方牆頭和把門的鄭國戰士和應呼喊,情況熱烈感人,就若大旱下的民眾看到甘霖從天降下,絕處逢生。王世充迎上寇仲,在馬旁撲過來一把將他摟實,雙目淚湧道: 少帥高義隆情,不計前嫌,王世充非常感激,大恩大德永誌不忘。 寇仲給他摟得渾身不舒服,更曉得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性格是怎樣便怎樣,縱使在某種特殊情況下態度大改,本質依然難變。寇仲輕輕掙脫他的擁抱,正容道: 我今趟與楊公回洛陽,沒有任何條件,更沒有任何要求。只希望大家能衷誠合作,擊退唐軍,希望聖上清楚明白。 糧車隊在他們旁 隆隆 駛過,在鄭軍簇擁下魚貫開入定鼎門。在寇仲旁的徐子陵心頭一陣激動,深切感受到戰爭的可怕和殘酷,因為那正清楚寫在每一名鄭軍飽受折磨的臉上。王世充嘆道: 我一錯再錯,本無顏面見少帥,現今只求一隅偏安之地,再無他求。 寇仲道: 我們打算守穩洛陽後,立即去見竇建德說服他派兵來援,希望能在糧盡前解洛陽之圍,聖上對此有沒有意見? 王世充正容道: 只要是少帥的意見,我王世充無不接納。 寇仲欣然道: 這就最好。我們入城後立即把一半糧食用品分發居民,先安定民心,然後再看李世民的攻城戰了得,還是我們聯軍的守城戰厲害。 王世充微一錯愕,點頭答應。兩人邊說話邊往城門馳去,徐子陵等緊隨其後。(原文缺)王玄應似是全無芥蒂的向徐子陵,但應只是迫於無奈下與他們修好。跋鋒寒神情冷漠,好像世上再沒有任何事能讓他心動。前面的寇仲壓低聲音向王世充問道: 現在情況如何? 王世充冷哼道: 李世民大軍壓境一是千古不移的至理。(原文缺) 號角聲起,由麻常指揮的楊家軍開始向定鼎門撤來,運糧任務終大功告成。寇仲甫進城立即發糧這個招數比甚麼振奮民心的手段更有效管用,立即把一座本是死氣沉沉的城市回覆活力生機。寇仲更使人散播訊息,說竇軍將在短期內揮軍渡河,來解洛陽之危,令城內軍民士氣大振。寇仲等隨即和王世充及其以王親國戚為主的將領舉行軍事會議,而師勞力竭的運糧軍則被安頓在各處空置的民房休息,以應付即將來臨的大規模攻防戰。洛陽乃舊隋三大都城之一,是長安、江都外最堅固的城池。只看以李子通之能,仍能倚江都力抗天下霸主杜伏威精銳的江淮軍及沈法興的江南水師,可推想洛陽的威勢。事實上洛陽的防禦力比長安和江都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除四周山川的天然屏障外,外有長牆圍護,外墩城牆寬達八丈,可容十多騎並排而馳,城樓宏大,四面十二門,門與門間可相互照應,門門都是關口。對攻城唐軍最有威脅的,當數由沙天南為洛陽設計製造的 大飛石 和 八弓弩箭機 ,前者可擲重五十斤的巨石,射程達二百步;後者箭大若巨斧,能攻擊在五百多步內的敵人。而兩者均是機動性強,轉動靈活的超級守城工具,能在城牆上迅速調動。一百二十座大飛石,一百五十挺八弓弩箭機,把洛陽守得固若金湯,所以雖是人人捱餓,攻城的指揮是威震天下的李世民,晝夜不息的連續十多天的四面攻城,仍未能克取洛陽。城外唐軍的兵力不斷增加,李元古奉李淵之命從長安調來作李世民的副師,帶來五萬生力軍,李世績亦從虎牢移師洛陽,今李世民以洛陽東北青城宮為大本營的大軍總兵力增至十二萬,若把駐守外圍各鎮的唐軍計算在內,今趟出關東征的唐師總數在二十萬之上,可見李淵是傾盡全力,志在必得。在正常情況下,洛陽根本是無法攻克的堅城,所以李世民採取的策略絕對正確,就是先把洛陽孤立,截斷所有糧道,令城內軍民缺糧無食,那時將不攻自潰。寇仲能成功把糧草運抵洛陽,其中頗帶僥倖成份,關鍵處在跋鋒寒及時通風報信,又因有楊公卿棄置的渡橋設施,各方面配合下得到成功。而這將是洛陽在圍城戰中最後一趟的糧食供應。即使寇仲等能突圍返陳留,再沒可能把糧草運來。現在洛陽唯一的救星是竇建德,只有他重奪虎牢,開啟東線的缺口,始有擊退李世民的機會。在寇仲援軍抵達後,李世民暫緩攻城,重整陣腳。對寇仲誰都不敢低估,一旦給他與王世充聯手夾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