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9部分,大唐雙龍傳 黃易,指環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仲記起即將來臨的命運,心中苦笑,跨步入室。兩人牽著披掛得七彩繽紛的賽馬,馬腹掛著精選鞠杖,從太極宮回到橫貫廣場,依韋公公指示在賽場西北角恭候李淵聖駕。東西兩看臺都哄哄一片,回覆開賽前賓客間互相寒暄笑語的情景,與肅立四方的禁衛形成鮮明對比。太極宮共有三門,正門為承天,另兩門是廣運和長樂。他們從承天西的廣運門入場,故沒惹起太大的注意。剛才在御園內他們儘量利用時間練習和掌握打馬球的技巧,兩人乃武道的天才,觸類旁通,於目睹李閥和波斯人二盤高手爭鋒的賽事後,對打馬球的手法技巧早看個通透,經過練習後更信心大增,再不像先前般戰戰兢兢,誠惶誠恐。徐子陵往另一邊遠處的東看臺張望,見沈落雁正定神朝他們打量,卻苦無把心聲傳遞之法。寇仲湊到他耳旁道: 李密肯定尚未有機會接近李淵,看他心神不屬的樣兒便曉得。 忽然鼓樂齊嗚,賓官全體起立。李淵和哈沒美王子等波斯來客,在高呼萬歲聲中從承天門進入廣場,接著樂聲斂去只餘擊鼓聲。李淵以手勢示意,眾人紛紛坐下。兩股人馬分開,李淵和李元吉邊在馬背上交談,邊策騎朝寇仲和徐子陵緩馳而來。寇仲在徐子陵耳旁道: 不知陵少是否發覺這兩座看臺分列東西實在沒道理,該設於賽場南北才對,那會讓人看得清楚點。 徐了陵點頭道: 我有想過,照我看是李淵防範刺客的佈置,東西兩臺位置較遠,行刺比較不方便。 寇仲同意道: 有道理! 此時李淵聖駕臨近,兩人不敢交談,肅容垂首恭迎。李淵甩蹬下馬,笑道: 在賽場上朕與你們是夥伴戰友,不拘常禮,你們的練習結果如何? 寇仲答道: 託皇上鴻福,小人兩個已熟習鞠杖和馬兒,定能不辜負皇上的期望。 李淵欣然道: 那就最好。我們上局已失三籌,下局換場後必須領先四籌始有勝望。 在他旁的李元吉道: 我們尚是首次合作,你們是這方面的高手,在戰術上有什麼意見可放膽提出,不要理什麼上下尊卑之分,若不同意父皇或我的打法,可以提出反對。 李淵舉手作意,鼓聲立止,全場鴉雀無聲,賽事下局何時開始,全看李淵的聖意。兩人感受到賽事即臨之前的沉重壓力,反希望繼續打鑼打鼓下去,不用像現在般人人都沒話說沒事做,把注意力全集中到他們身上來,加上作賊心虛,心情絕不好受。寇仲早考慮過戰術上的問題,佩侃而言道: 小人兩個想出針對他們弱點的戰術…… 李元吉忽截斷他道: 他們會換走隆盛和支理,以澤喜拿大公和梅內依侯爵出替。 兩人愣然以對。李淵冷哼道: 波斯人今賽是志在必得,見我們陣前易將,故變陣應付。不要小看這區區一場馬球賽,說不定會影響波斯王朝未來國策的去向。我們大唐既不能在戰場上鎮懾波斯人,只好在賽場上盡力辦到。 寇仲為之啞口無言,只能肯定這兩個什麼澤喜拿和梅內依,當比替出的隆盛和支理高明,就像李淵認為他兩人在馬球技上勝過李神通和李南天,頓使他兩人想好的策略變得用武無地。徐子陵道: 皇上明鑑,既然對方變陣換將,那隻好下場後隨機應變。小人們因見過皇上和齊王作賽,所以暫由小人倆配合皇上和齊王,小人倆負責守衛後方,攔截對方攻勢並送球供皇上和齊王破敵取勝。 李淵點頭道: 只好如此,你們盡力而為,若此賽勝出,你們等若立下軍功,朕必有獎勵。 兩人同聲謝恩,但剛建立的些許自信,早隨波斯方面換人之舉雲散煙消。李淵發出指示,賽事重開的鼓聲震徹橫貫廣場。此局雙方交換場地,李閥守的是西門,波斯人守東門。馬球放在賽場正中位置的小圈內,雙方在東西場上佈陣。澤喜拿大公年紀最大,約在五十許間,不過老而彌壯,身子像鐵塔般挺直,濃密的鬍鬚一把刷子般垂在頷下,雙目閃閃有神,神態沉凝,不須揮動球杖亦無人不曉得他屬此中高手。梅內依是個彪形壯漢,年不過三十,肌肉結實,充盈著爆炸性的勁力,更是不可小覷。鼓聲倏止。唱籌官報上雙方新入場者的名字,澤喜拿和梅內依固是有本身在波斯王朝的官銜,寇仲和徐子陵竟硬被冠以御衛小官兒的銜頭,令兩人哭笑不得,還要對向他們喝彩打氣的觀眾還禮致敬。三通鼓響,馬球從唱籌官手上拋往天空,蓄勢以待的李元吉和哈沒美分從兩邊策馬搶前爭奪,兩方隊友縱騎奔跑,準備接應或攔截,蹄聲轟天而起,人人屏息靜氣,聚精會神觀看賽事的發展。李元吉和哈沒美同時探前,馬杖往球兒挑去,兩騎擦身而過,李元吉不負眾望,奪球在手,就在馬背上控球直闖。歡呼聲爆響,鼓聲震耳。寇仲和徐子陵終是新手,一時頗有點不知該進還是該退,只好策騎馳往東場。克薩和梅內依分由左右斜斜馳至,攔截李元吉,李淵衝往南線,從外檔接應李元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