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少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五章 樓蘭聽風意,巡天司,他曾是少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接下來的幾天,倒是風平浪靜,未有再起波瀾。
褚青霄也得了空閒,每日除了凝聚靈煞龍息外,剩下的時間則開始參悟同樣在藏書閣得來的劍章——《樓蘭聽風意》。
《樓蘭聽風意》是一道凝練劍意的功法。
對於劍修而言,劍意自然是極為重要的東西。
其重要程度,在某種意義上,甚至超過了靈力多寡與武魂強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楚昭昭曾今修行的《觀劍養意訣》。
就是完全摒棄靈力,或者說是將習得的靈力完全轉化為劍意的法門,甚至連日後凝練的武魂,都會與劍意息息相關。
這樣的功法極端,且劍走偏鋒。
但一旦大成,戰力不可小覷,由此也可見劍意對於劍修而言的重要性。
已經四境的褚青霄,所用兵器也一直是劍器,自然也應該將凝練劍意之事提上日程。
劍意與靈力不同。
不能靠著從天地間吸收。
劍意同樣與褚青霄體內凝聚的靈煞龍息不同。
不是擁有了功法,就能照葫蘆畫瓢的用靈力轉化。
劍意的凝練複雜。
是意與力融合。
劍客對劍的感悟,加上體內靈力的融合,方才能轉化為劍意。
而對劍道感悟,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劍意的強弱。
哪怕是有相同劍意法門,不同的修士因為感悟劍道的差別,也有可能修出兩種差距巨大的劍意。
《樓蘭聽風意》,相比於出自魔門的《靈煞龍息功》倒是並無多少神秘。
他出自多年前,一位劍客之手。
劍客來自西域一座已經覆滅的藩國——樓蘭。
樓蘭曾是西域諸國中最為富足之地,傳聞鼎盛時期,樓蘭王都的街道都是用黃金鋪就,尋常百姓家的府門,都是用玉石鑲嵌,夜裡更是有無數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將整個王都照得恍若白晝。
如此富足之所,自然會招來歹人覬覦。
樓蘭也因此經常遭受兵戈之亂,好在樓蘭國王仁慈,城中百姓愛戴,上下同心,一次次打敗那些覬覦財寶的惡人。
但常年戰亂,還是讓樓蘭苦不堪言。
於是樓蘭王從國中挑選了七位天賦最好的年輕人,將他們送往當時還是大周的中原修行武道,期待這些孩子學成歸來後,可以保樓蘭太平。
領悟《樓蘭聽風意》的劍客就是這七位孩子之一。
中原與樓蘭相去萬里,七位孩子一路顛沛流離,抵達中原時,就有兩位在路上夭折,而後五人分了臨行時樓蘭國王贈與的金銀珠寶,各自踏上了求學之路,並約定十五年後,無論學成與否,都在此地相聚,一同返回樓蘭。
那位領悟《樓蘭聽風意》的劍客拜入了一位劍修門下。
他是個孤兒,父母早年死於一場大病,全靠樓蘭城中善良的百姓幫扶。
所以他修行得很是刻苦,十五年後,當初的少年已經年過三十。
他的修為也到七境,並且透過身上的財富,買來了諸多修行之法,準備一同帶回樓蘭。
只是當他興沖沖的來到當初與同伴約定的頂點時,卻並未見到同伴們的到來。
他以為他們有什麼事耽擱了,於是又在此地等了三個月,可卻未有等到任何一位同伴的到來。
他失望的準備獨自返回樓蘭。
歸途之上,又是一路風餐露宿。
但故鄉近在眼前,男人也不覺辛苦。
一個月後,當他穿過黃沙來到朝思暮想的樓蘭時,看到的卻是一座大火燒過後的殘垣斷壁。
他不可思議的看著眼前的一幕,他衝入樓蘭的廢墟之中,想要從中找到哪怕一位活著的樓蘭人,但大火燒過的樓蘭只有滿地的屍骨。
後來,他打聽到樓蘭是被一夥強盜洗劫的。
他幾經輾轉,尋到了那群仇寇的聚集地。
說來可笑,將整個樓蘭城夷為平地的匪盜,不過百來人,修為最高者也才五境,在七境的男人面前,不值一提。
他只是受了些皮肉傷,就將百來人的匪盜盡數殺死。
可復仇並未給他帶來任何的快感,他將匪首的腦袋提回樓蘭的遺址,心頭卻並無半點歡喜,只覺空落落的。
他就這樣萬念俱灰的枯坐在那裡,直到一位老人經過。
他認得他,是樓蘭的舊人。
據老人說,樓蘭城破時,他躲入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