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之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初到下塔吉爾,大國重坦,華東之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年,蘇聯剛剛建立,從一個落後的農奴制度的國家,向著現代化的工業國家發展,除了莫斯科周邊的工業在迅速發展之外,就是烏拉爾地區了。
這裡有著龐大的烏拉爾山脈,在山脈裡面,有著數不清的礦產,所以,藉助著這個條件,蘇聯在這裡建立了鋼鐵工業和機械工業。
等到二戰的時候,蘇聯的西部最繁華的地區,都受到了德國的侵略,大批的工業向東轉移,來到了烏拉爾地區,那是烏拉爾最輝煌的時期,整個蘇聯的工業,幾乎都在這裡了,數不清的坦克裝甲車,飛機大炮,從這裡生產出來,源源不斷地向著前線輸送。
戰爭結束之後,大批的工業開始回遷了,但是,已經建成的工業區,又不能就這樣浪費掉,肯定是要繼續運轉起來的。
下塔吉爾設計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大名鼎鼎的科京設計局,莫洛佐夫設計局的人都回去了,留下來的,就是一些沒後臺沒背景的人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卡爾採夫才會有這樣的機會,四年之內就爬到了設計師的位置,畢竟,有能力的人,早就回去了? 誰願意留在蘇聯的腹地,在戰爭年代是安全的大後方,在和平時期? 這裡簡直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雖然有一個個的工業城市? 也是相當荒涼的。
有人卻在這裡紮紮實實地堅守了下來,比如卡爾採夫,在這裡還幹出來了轟轟烈烈的事業。
蘇聯的勢力是龐大的? 他們不僅僅要自己裝備? 還要給陣營裡面的其他國家裝備武器,在這方面,又需要考慮到軍工安全問題? 所以? 只能出口低檔的武器。
比如說? 戰機方面? 蘇27是自用的? 米格29是出口的。坦克方面? t-64,t-80全部自用,這樣就可以保持住軍工的秘密了,而t-72這種低檔貨,就可以賣出去賺錢了。
不僅僅是直接賣出去賺錢? 他們甚至還把生產線出口了? 除了蘇聯本土之外? 還有好幾個國家? 都可以生產t-72坦克。
正是因為這樣,東方大國才能得到t-72坦克,也正是因為這樣? 他們才能夠把t-72坦克的生產基地開放給東方大國的人參觀。
當然了,這也是有目的的,東方大國的空軍正在參觀他們的戰機,有裝備的需求,而東方大國的陸軍來這裡參觀,萬一可以把坦克再賣給他們呢。
帶著這樣的想法,卡爾採夫迎接了東方大國的代表團一行。和聶倩倩推測的一樣,卡爾採夫並不是下塔吉爾設計師的現任的總設計師,此時下塔吉爾的總設計師,叫做韋涅季科托夫,他是卡爾採夫的好朋友,當年在裝甲兵學院的時候,就已經是同窗好友了。
1969年,卡爾採夫就被從總設計師的位置上擼下來了,不知道是否和他移花接木搞出完全不同於t-64a坦克的簡化版,而是創新的t-72有關係。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卡爾採夫的身份,才更加符合接待的要求,他不會透露出來最新的t-72的機密。
六十多歲的卡爾採夫,身形有些瘦削,精神依舊是飽滿的,他站在那裡,笑著和一眾人握手:“歡迎各位的到來,經過了幾十年,我們的手,又重新握到了一起啊。”
這句話,是充滿了親切感的,想當年,正是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一機廠才建立起來的,當時,援建的蘇聯專家是不少的,東方大國的技術人員,是從蘇聯專家手裡學到了不少的。
現在,想起那段歲月來,也是不由得讓人感嘆。
負責帶隊的秦老,笑呵呵地回答道:“是啊,我們的手,又重新握到了一起,希望可以一直下去啊。”
“和平是世界的主旋律,我們相信,兩國之間的友誼,一定會繼續下去的。”卡爾採夫說道:“各位,請到我們的工廠參觀。”
一般來說,蘇聯的軍工佈局是一個設計局,對應著一個設計所,設計所管設計,軍工廠負責製造,下塔吉爾的設計局是負責設計的,生產則是同樣位於下塔吉爾的烏拉爾機車車輛廠。
這個廠歷史悠久,可以上溯到1817年,當時,這個廠叫做梅爾科夫採金廠。顧名思義,這個工廠是用來處理當時在附近發現的金礦的工廠,不過,僅僅用了12年的時間,金礦就被開採乾淨了。
之後,這個工廠也就喪失了存在的價值,被關閉和廢棄。這個時候,一位在俄國工廠任職的英國工程師注意到這個被遺忘的工廠,接盤下來,建立成為一家生產各種機器的私營企業。並且不斷發展,成為了19世紀末是俄國八大最佳企業之一。它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