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曳菡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分卷閱讀110,足球萬歲,搖曳菡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立刻將它糾正過來呢?薩爾布呂肯稍後進的那個球並不是我們送的,它只是比賽公平的一個象徵而已,而且慕尼黑1860同樣從中收穫了很多,雖然我們放棄了一個球的領先,但我們卻贏得了尊重……”
說到這裡的時候,卡爾扭頭向薩爾布呂肯的主教練微笑著點了點頭,而對方也以微笑做出回應:“當然,也贏得了友誼。”
掌聲再度響起來。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曾經伴隨慕尼黑1860的所有醜聞——財政危機、主席受賄、老闆入獄等等全都從報紙上消失不見了,而緊跟在這家球隊後面是,不計其數的讚揚!
最佳“救火”主教練 …
《奧斯頓:公平競賽令足球更美好》(德國《踢球者》)
《放棄進球贏得尊重》(法國《隊報》)
《公平精神在德乙賽事中閃光》(英國《泰晤士報》)
《慕尼黑1860為自己贏得尊重》(義大利《都靈體育報》)
《國際足聯官網:慕尼黑1860引領足壇價值取向》(法國《歐洲時報》)
如果不是慕尼黑1860一夜之間名震歐洲大陸,卡爾也不會想到他在比賽中的一個避免讓球隊陷入非議泥潭的舉動,居然能產生如此大的正面影響。
公平競賽是國際足聯從上個世紀就開始倡導的一種體育精神,構思主要是從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盃中產生的——當年世界盃四分之一決賽有一場是阿根廷對英格蘭,球王馬拉多納打進英格蘭球門一粒手球,這個手球被判有效,也造成英格蘭被淘汰出局。賽後,這個手球果然成為了足球歷史上最引人爭議的進球之一,因馬拉多納稱“這個球是用手打進的,但不是我的手,而是上帝的手。”,“上帝之手”一詞由此誕生。
當時執教英格蘭的名帥鮑比·羅布森在賽後先是痛斥馬拉多納在比賽中的犯規行為,稱“那不是上帝的手,是一個無賴的手。”然後又對馬拉多納的其他進球毫不吝嗇讚美之詞,將對方捧上了天。
鮑比·羅布森的這一系列反應令人欽佩,讓人感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